我有一個疑惑:為什麼上海是中國的「東」方最大城市,它的商業步行街叫做「南」京路;廣州明明是「南」方最大城市,它的商業步行街反而命名「北」京路?不知有讀友能替作者解此惑乎?
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歷史迄今百餘年,廣州的「北京路步行街」存在已逾千年,您相信嗎?
2002年夏天,政府在北京路步行街發現古道遺址,始於唐代,到民國年間,層層疊壓共11層,最下層是舖砂石的路面,距今地表深約3米,第10、9層舖磚路,屬於唐代道路,再上為五代南漢、宋、元、明、清時期舖置之道路層面。
廣州的北京路從唐代以迄民國年間,均係廣州城的中軸線。據「番禺縣誌」記載:「今北京路唐時有清海樓,南漢時在此疊石建雙闕,宋代改為雙門城樓,元代毀,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清化重修,稱「拱北樓」,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拆城開路,拱北樓遂平。」
這條千年古道兩側,迄今仍遺留頗多歷史珍貴遺產,例如現在座落在北京路最北端的那幢漂亮歐式古典建築物「廣東省財政廳」大廈,1915年奠基開工,1919年竣工使用,前身是明清兩個朝代時期的「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通稱「藩司衙門」,係朝廷派駐廣東省的最行政機關。),民國後做省財政廳辦公處。晚上透過燈光設計,所照射出的建築身影,真是亮眼。
在財政廳的左側「南越王宮博物館」已經開放民眾免費入館參觀,還正在大規模進行拓建中。參觀過館內的現代科技圖文說明,親眼目睹這些兩千多年前的史蹟、出土遺物,我才瞭解到原來廣州迄今已存在長達2200年了。遠從秦始皇時代便在廣州建城,館址就是「南越」及之後的「南漢」王朝的王宮所在處。
北京路旁的光明廣場購物中心地下一樓,展示南越國時期的「木構水閘」實物遺址,水閘底部北高南低,水由北向南流入珠江,此偉大水利工程建設,對防洪、防潮、排水功能貢獻至大,令人不禁對先賢的智慧、才能興起敬意。
還有一座位於惠福東路美食街上,緊鄰北京路口的一千多年「大佛古寺」,作者另文介紹。
北京路北端財政廳前面,有一家西餐廳,使我打破這幾個月進行「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計劃的慣例:「不進西餐廳。」
因為此計劃僅限以台灣海峽兩岸的大陸及台灣為目標地點,而兩岸均屬地圖上的「東」方,所以選定的特色小吃當然限定在「東」方飲食,排除「西」方餐點,「西餐廳」不列入考慮之內。
但是這家創立於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太平館西餐廳」,廣州最早出現的初具規模西餐館(可能也是兩岸最早期西餐廳之一)由於「特別有來頭」,讓我非特別提到本計劃五大單元(東酸、西辣、南甜、北鹹、台灣)總共百餘篇章中的一篇。
旅遊書及網上都有提到「周恩來總理與夫人鄧穎超在廣州太平館舉辦婚宴」我就是衝著這個資訊報導而踏進「太平館西餐廳」。
周總理出生及工作在這一岸,我於1949年出生在那一岸,我們無緣碰着,但是從各種介紹、報導、追思中,我極欽仰周總理的公忠體國,愛民如子,夙勤匪懈,尤其他和諸葛亮相同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表現,最令人感佩不已。我似乎從來看過或聽到有任何關於周總理的負面報導或評價,一個人活了一輩子,「活著」與「死後」皆能做到如周總理這樣,絕非容易之事。是以,我當然要去周總理辦婚宴的西餐廳吃吃看,同沾榮幸也。
可是,我翻閱「太平館」菜牌首頁,太平館並沒有提到曾「承辦周總理婚宴」的介紹,按常理來說,如果太平館曾經辦過如此天大榮幸的任務,一定會大加宣傳的,豈會這麼低調不張揚?菜牌上倒是有一張周總理的個人玉照及另一張周總理伉儷的合照(並非穿著喜服),我請教服務人員,「周總理的照片掛在哪裡?」,他說:「在三樓。」,我跑到三樓,只看到一張周總理的個人黑白照片而已。到底「周總理曾經在太平館辦過婚宴嗎?」?
我毫不考慮的向服務員說:「點『總理套餐』。」
陸續端來的和報導資訊說的:「總理套餐」內容物一樣:1.牛油麵包一個2.鷄蓉玉米濃湯3.金牌燒肥乳鴿4.特色鷄炒飯5.單色雪糕一個6.咖啡或奶茶(我選熱奶茶)。
沒想到牛油麵包這麼小,雪糕甚迷你,但柔沙綿細好吃,只有「金牌燒肥乳鴿」夠得上稱「金牌」,是用自家特調的醬汁上色後再油炸出爐,鴿體鴿肉頗細緻肥大,雙手帶上薄膜膠套剝著,慢慢細嚼慢嚥,口感相當鮮甜美味,其他的食品皆一般罷了。
收費:人民幣82元。
「太平館」是托周總理的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太平館西餐廳」:地鐵1、2號線公園前站,廣州巿越秀區北京路342號,電話:020-83321305 營業時間:11:00-23:00
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歷史迄今百餘年,廣州的「北京路步行街」存在已逾千年,您相信嗎?
2002年夏天,政府在北京路步行街發現古道遺址,始於唐代,到民國年間,層層疊壓共11層,最下層是舖砂石的路面,距今地表深約3米,第10、9層舖磚路,屬於唐代道路,再上為五代南漢、宋、元、明、清時期舖置之道路層面。
廣州的北京路從唐代以迄民國年間,均係廣州城的中軸線。據「番禺縣誌」記載:「今北京路唐時有清海樓,南漢時在此疊石建雙闕,宋代改為雙門城樓,元代毀,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清化重修,稱「拱北樓」,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拆城開路,拱北樓遂平。」
這條千年古道兩側,迄今仍遺留頗多歷史珍貴遺產,例如現在座落在北京路最北端的那幢漂亮歐式古典建築物「廣東省財政廳」大廈,1915年奠基開工,1919年竣工使用,前身是明清兩個朝代時期的「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通稱「藩司衙門」,係朝廷派駐廣東省的最行政機關。),民國後做省財政廳辦公處。晚上透過燈光設計,所照射出的建築身影,真是亮眼。
在財政廳的左側「南越王宮博物館」已經開放民眾免費入館參觀,還正在大規模進行拓建中。參觀過館內的現代科技圖文說明,親眼目睹這些兩千多年前的史蹟、出土遺物,我才瞭解到原來廣州迄今已存在長達2200年了。遠從秦始皇時代便在廣州建城,館址就是「南越」及之後的「南漢」王朝的王宮所在處。
北京路旁的光明廣場購物中心地下一樓,展示南越國時期的「木構水閘」實物遺址,水閘底部北高南低,水由北向南流入珠江,此偉大水利工程建設,對防洪、防潮、排水功能貢獻至大,令人不禁對先賢的智慧、才能興起敬意。
還有一座位於惠福東路美食街上,緊鄰北京路口的一千多年「大佛古寺」,作者另文介紹。
北京路北端財政廳前面,有一家西餐廳,使我打破這幾個月進行「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計劃的慣例:「不進西餐廳。」
因為此計劃僅限以台灣海峽兩岸的大陸及台灣為目標地點,而兩岸均屬地圖上的「東」方,所以選定的特色小吃當然限定在「東」方飲食,排除「西」方餐點,「西餐廳」不列入考慮之內。
但是這家創立於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太平館西餐廳」,廣州最早出現的初具規模西餐館(可能也是兩岸最早期西餐廳之一)由於「特別有來頭」,讓我非特別提到本計劃五大單元(東酸、西辣、南甜、北鹹、台灣)總共百餘篇章中的一篇。
旅遊書及網上都有提到「周恩來總理與夫人鄧穎超在廣州太平館舉辦婚宴」我就是衝著這個資訊報導而踏進「太平館西餐廳」。
周總理出生及工作在這一岸,我於1949年出生在那一岸,我們無緣碰着,但是從各種介紹、報導、追思中,我極欽仰周總理的公忠體國,愛民如子,夙勤匪懈,尤其他和諸葛亮相同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表現,最令人感佩不已。我似乎從來看過或聽到有任何關於周總理的負面報導或評價,一個人活了一輩子,「活著」與「死後」皆能做到如周總理這樣,絕非容易之事。是以,我當然要去周總理辦婚宴的西餐廳吃吃看,同沾榮幸也。
可是,我翻閱「太平館」菜牌首頁,太平館並沒有提到曾「承辦周總理婚宴」的介紹,按常理來說,如果太平館曾經辦過如此天大榮幸的任務,一定會大加宣傳的,豈會這麼低調不張揚?菜牌上倒是有一張周總理的個人玉照及另一張周總理伉儷的合照(並非穿著喜服),我請教服務人員,「周總理的照片掛在哪裡?」,他說:「在三樓。」,我跑到三樓,只看到一張周總理的個人黑白照片而已。到底「周總理曾經在太平館辦過婚宴嗎?」?
我毫不考慮的向服務員說:「點『總理套餐』。」
陸續端來的和報導資訊說的:「總理套餐」內容物一樣:1.牛油麵包一個2.鷄蓉玉米濃湯3.金牌燒肥乳鴿4.特色鷄炒飯5.單色雪糕一個6.咖啡或奶茶(我選熱奶茶)。
沒想到牛油麵包這麼小,雪糕甚迷你,但柔沙綿細好吃,只有「金牌燒肥乳鴿」夠得上稱「金牌」,是用自家特調的醬汁上色後再油炸出爐,鴿體鴿肉頗細緻肥大,雙手帶上薄膜膠套剝著,慢慢細嚼慢嚥,口感相當鮮甜美味,其他的食品皆一般罷了。
收費:人民幣82元。
「太平館」是托周總理的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太平館西餐廳」:地鐵1、2號線公園前站,廣州巿越秀區北京路342號,電話:020-83321305 營業時間:11: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