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來成都之前,一位剛遊九寨溝及成都的朋友建議我:務必去「寛巷子和窄巷子」走走看看,他說:「你那麼喜歡古建築古味道,去寬窄巷子走一趟,一定會有體會的。」
其實我早就準備要去住座落在成都寬巷子的「龍堂國際青年旅舍」了,在「背包客棧論壇」裡,多位棧友推薦「龍堂YH」值得去住,我打電話去訂房,接電話小姐說:「全部客滿,抱歉!」,祇得扼腕而另覓其他客棧。
這裡原就是成都的中心地帶,寬窄巷子的入口立牌,清楚說明:「寬窄巷子最成都」,一語道出它的歷史地位:「寬窄巷子是成都三大歷史保護區之一,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條平行城市老街及其間四合院群落組成。核心保護區108畝,此處係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味建築格局的最後遺存,寬窄巷子成為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
的確,要瞭解「從古老的成都到現代的成都」,來這裡做深度瞭解最簡易了,因此外來遊客特多,甚至比當地居民還多,說是「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貼切極了。
公元1721年,清康熙皇帝回應四川人的請求,選派滿清旗兵駐守成都,當時四川總督年羹堯下令在成都的秦代「少城」遺址上修建「滿城」供應旗軍居住,將校尉官携眷來成都者住在寬巷子,兵丁住窄巷子,演變下來,達官貴人聚居寛巷子,市井平民則居住窄巷子。
仔細觀察寛窄巷子,差異並不大,可能因為達官貴人乘坐車馬需要比較寬大的巷道而已,相形之下,老百姓出入的巷道便比較窄小,事實上我的感覺和四川人的說法相同:「寛巷子不寬(比街道窄),窄巷子不窄(比巷子寬)」。
走在此處充滿川西民居建築風格的巷子裡,又加添北方四合院味道的各式各樣,形形色色建築物之間,沒有一間建築完全相同,既「氣派」又「講究」且「精緻」,喲:「怎一個『感動』能形容!?」。
言語文字實在難以形容或敍述,只好多拍照,請讀友細細的、慢慢地去體會吧!我想「圖像」會比「言語」「文字」更傳神。
過去我只知道成都是中國的中西部大城市,但是不知道原來它大到居然人口名列全國第四,是僅次於重慶、上海、北京的「第四大市」,比四大直轄市之一的天津人口更多,2008年的統計資料:成都全市常住人口1,270萬(主城區412萬人),2011年7月4日成都市統計局發佈人口普查資料:成都市人口總數1,405萬,僅次於北京的1,960萬人、上海2,301萬人、重慶3,257萬人。
回想過去,三千多年前,這裡居住的成都人恐怕不到百分之一吧,我花費一個小時去瞭解在「井巷子」的一段東西向400米牆體,這是成都市政府2008年5月竣工的,從「磚」來述說成都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又是拍照,又是記錄文字,引起好幾位遊客也湊近來瞧,覺得蠻有趣的「古都歷史文化」,特地向大家報告如下:
這段400米牆體,是用最古老建築物質元素「磚」,壘砌台、城、牆、壁、道、碑、門、巷的歷史文化片斷。
羊子山土坏磚、秦磚、漢磚、唐磚、宋磚、明磚、清磚、火磚、七孔磚、民國磚、水泥磚、瓷磚,闡述千年古城成都演繹百年老寬窄巷,匹匹歷代古磚到片片近代老磚,又到塊塊現代新舊磚。
其中殘斷、印痕、斑迹,以獨特的裝置、壘砌、陳列與歷代地圖、圖像、圖景崁合、並置、記載、紀實、記錄著消失的時空氣質與信息記憶。
整段磚牆分三個篇章:
歷史的「背影」:寶墩遺城、金沙竹泥、羊子土坏、秦築城廓、漢磚遺風、唐廷羅城、宋磚古道、明末毀城。
歷史的「直面」:滿城殘陽、保路磚碑、法樓窗欄、皇城殘影、萬歲展館。
歷史的「表情」:巷窄回眸、夾道洗刷、公館封門、沿街鬧鳥、雜院堆藏、天井搓牌、磚門喝茶、土牆雞啄、磚混籬笆、半巷刨飯、窄巷水幽幽、寛巷暖烘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續。接《走在古代貴人及平民巷子裡的滋味(下)》)
其實我早就準備要去住座落在成都寬巷子的「龍堂國際青年旅舍」了,在「背包客棧論壇」裡,多位棧友推薦「龍堂YH」值得去住,我打電話去訂房,接電話小姐說:「全部客滿,抱歉!」,祇得扼腕而另覓其他客棧。
這裡原就是成都的中心地帶,寬窄巷子的入口立牌,清楚說明:「寬窄巷子最成都」,一語道出它的歷史地位:「寬窄巷子是成都三大歷史保護區之一,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條平行城市老街及其間四合院群落組成。核心保護區108畝,此處係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味建築格局的最後遺存,寬窄巷子成為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
的確,要瞭解「從古老的成都到現代的成都」,來這裡做深度瞭解最簡易了,因此外來遊客特多,甚至比當地居民還多,說是「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貼切極了。
公元1721年,清康熙皇帝回應四川人的請求,選派滿清旗兵駐守成都,當時四川總督年羹堯下令在成都的秦代「少城」遺址上修建「滿城」供應旗軍居住,將校尉官携眷來成都者住在寬巷子,兵丁住窄巷子,演變下來,達官貴人聚居寛巷子,市井平民則居住窄巷子。
仔細觀察寛窄巷子,差異並不大,可能因為達官貴人乘坐車馬需要比較寬大的巷道而已,相形之下,老百姓出入的巷道便比較窄小,事實上我的感覺和四川人的說法相同:「寛巷子不寬(比街道窄),窄巷子不窄(比巷子寬)」。
走在此處充滿川西民居建築風格的巷子裡,又加添北方四合院味道的各式各樣,形形色色建築物之間,沒有一間建築完全相同,既「氣派」又「講究」且「精緻」,喲:「怎一個『感動』能形容!?」。
言語文字實在難以形容或敍述,只好多拍照,請讀友細細的、慢慢地去體會吧!我想「圖像」會比「言語」「文字」更傳神。
過去我只知道成都是中國的中西部大城市,但是不知道原來它大到居然人口名列全國第四,是僅次於重慶、上海、北京的「第四大市」,比四大直轄市之一的天津人口更多,2008年的統計資料:成都全市常住人口1,270萬(主城區412萬人),2011年7月4日成都市統計局發佈人口普查資料:成都市人口總數1,405萬,僅次於北京的1,960萬人、上海2,301萬人、重慶3,257萬人。
回想過去,三千多年前,這裡居住的成都人恐怕不到百分之一吧,我花費一個小時去瞭解在「井巷子」的一段東西向400米牆體,這是成都市政府2008年5月竣工的,從「磚」來述說成都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又是拍照,又是記錄文字,引起好幾位遊客也湊近來瞧,覺得蠻有趣的「古都歷史文化」,特地向大家報告如下:
這段400米牆體,是用最古老建築物質元素「磚」,壘砌台、城、牆、壁、道、碑、門、巷的歷史文化片斷。
羊子山土坏磚、秦磚、漢磚、唐磚、宋磚、明磚、清磚、火磚、七孔磚、民國磚、水泥磚、瓷磚,闡述千年古城成都演繹百年老寬窄巷,匹匹歷代古磚到片片近代老磚,又到塊塊現代新舊磚。
其中殘斷、印痕、斑迹,以獨特的裝置、壘砌、陳列與歷代地圖、圖像、圖景崁合、並置、記載、紀實、記錄著消失的時空氣質與信息記憶。
整段磚牆分三個篇章:
歷史的「背影」:寶墩遺城、金沙竹泥、羊子土坏、秦築城廓、漢磚遺風、唐廷羅城、宋磚古道、明末毀城。
歷史的「直面」:滿城殘陽、保路磚碑、法樓窗欄、皇城殘影、萬歲展館。
歷史的「表情」:巷窄回眸、夾道洗刷、公館封門、沿街鬧鳥、雜院堆藏、天井搓牌、磚門喝茶、土牆雞啄、磚混籬笆、半巷刨飯、窄巷水幽幽、寛巷暖烘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續。接《走在古代貴人及平民巷子裡的滋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