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比較喜愛吃的食物,也有比較不討喜的食品,這跟個性、年齡、修養……無關,譬如我太太特別愛吃馬鈴薯,不論煮的馬鈴薯、蒸的馬鈴薯、烤的馬鈴薯、炸的馬鈴薯……,反正聽到馬鈴薯,臉上立刻浮出笑容,看到菜單上有「馬鈴薯」三個字便吵著要我點給她吃。
我則對「馬鈴薯」三個字過敏,盡量避免吃馬鈴薯,如果菜品內含馬鈴薯塊、馬鈴薯片、馬鈴薯絲、馬鈴薯絲、馬鈴薯泥、馬鈴薯漿,我頂多只會「淺嚐即止」,甚少動兩次筷子或叉匙,對馬鈴薯的對待方式,是我們自認這一對相親相愛夫妻極度嚴重的歧異之處。
對於「包子」,我一向沒有多大興趣,當然還不到像對待「馬鈴薯」那麼嚴重偏見程度。此次來成都之前,一位台灣的「老成都」特地好意推薦我一定要去吃「韓包子」,他說他每一次回成都探親,如果時間是半個月,那就鐵定會吃上百來個「韓包子」,一次若沒吃上六、七個「韓包子」,一定不過癮。
我上網查「成都韓包子」資料,果然不得了,因此決定:不顧「胃口之偏見」,毅然決然前往網上及旅遊書籍推崇的成都春熙路「韓包子」,大家都說「韓包子」連鎖店很多,但是其中的「春熙路上的那家」生意最火,我當然遵照指示跑春熙路了。
「春熙路步行街」是成都最繁榮熱鬧地帶,以春熙路為中心向兩側輻射出去,高樓大廈雖然比不上重慶解放碑步行區的「高」又「多」,不過從「繁榮」、「熱鬧」角度來做觀察比較,似乎成都步行街勝過重慶步行區,為何如此?尤其「成都市」只不過是四川省會罷了,「重慶市」是全國四個直轄市中的一個,人口又最多,拿行政層級而言,「重慶市」與「四川省」是同一級,「重慶市長」與「四川省長」官位一樣大,「成都市長」職位在「四川省長」之下,「成都市」比「重慶市」行政地位小得多;可是成都自古以來即「沃野千里」,諸葛亮孔明先生才會在劉備三顧茅蘆時,建言西蜀物阜民豐,宜先攻取後再圖謀中原,重慶卻「四面環山」,典型的「山城」,從飛機要降落重慶江北機場時,看到層層山頭及環環梯田,是會有點讓人擔心安全問題。
十四年前(1997年),大陸中央政策尚未重點開發中西部,那時重慶是被笑稱:「西部最大的農村」,位於廣大平原的成都市已經比同樣隸屬四川省的山城重慶市進步繁榮得多,重慶如無兩江(長江、嘉陵江)滙流,則無論怎樣都無法發展起來的,當年國民政府會挑選重慶做「抗戰陪都」,便因重慶山多並且常霧,是個「易守難攻」戰略優勢條件的山城,日軍飛機空襲難度頗高的緣故。
想來有趣,同樣是四川的兩個古老大城市。三國時代,成都因為「沃野千里」、「物阜民豐」,被設定做光復漢室的「反攻基地」;重慶則因為「四面環山」、「多山多霧」,被選中做抵禦日軍的「抗戰陪都」。
兩大城市由於「地理」環境的相異,而產生「歷史」命運不同,兩城距離不算太遠(五百多公里,動車兩小時車程),演變發展形成的「人文」景觀也各現其趣。
旅途中,撥出一點遊玩時間,挪用一些腦袋空間,沈思一下「地理」、「歷史」、「人文」之間的互動與因果關係,實是人生一大樂趣也!
成都春熙路步行街和其他都市的步行街一樣,都是改革開放後的新產物。
我們瞭解古今中外以來,全世界任何城市,甚至鎮集,必定皆有所謂「繁榮熱鬧」區域,人潮流動最頻繁,集眾密度最高的地點自會形成「市中心」,進而成為人們商業交易集中地,機械動力車輛出現後,人車爭道,商業中心過度發達產生的擁擠現象,反而不利商業交易活動,於是公權力機關便規定此街道或區域內只能供給人們步行,禁止車輛通行進入此限定範圍區域內,所謂「步行街」、「步行區」便應時而生,台北市西門町很早以前便劃出「行人專用區」,成效很好。
北京「前門步行街」,包含「前門大街」、「大柵欄」、「鮮魚口」三個非常著名的區域,這裡原先聚集百來家百年老店,近些年來由於實施城市更新計劃,翻新重整工程不停地進行,使得許多老字號流離失所,有的另遷他址繼續營業,有的被迫歇業,因此網上出現很多詢問老字號現在營業新址信息,甚多餐旅書籍未及更新資訊,讓想光顧老字號的人頗困擾,我在2011年九月份赴北京進行「必嚐精選特色小吃」工作時,就發現按址尋店去,結果下場:「根本無此址」、「現址非此店」的情況常發生,無奈呀!
我在春熙路分支出去的「新街後巷子」(門牌是這樣寫的),找到大招牌寫明「韓包子」的店家,就不知道是不是旅遊書所指示:「春熙路上的那家」?
全中國的老字號,有的已經歇業,仍在繼續營業的百年老店,大多數皆能跟上時代潮流,開起連鎖店,依賴先祖們的歷代累積口碑,採取橫向擴張,將精湛的獨門絕技實施多點發揮方式壯大企業規模,聲勢更加浩大,百年餐飲老字號韓包子亦復如此做法。
1914年浙江溫州人韓玉隆於成都的南打金街創始「玉隆園麵食店」,由於店招牌包子極其鮮美可口,名氣漸開;待韓玉隆去世,兒子繼承衣鉢,愈加潛心研究開發包子系列:「火腿包子」、「鮮肉包子」、「南蝦包子」等品種,店譽更興盛,韓文華乃棄其他菜品而專營包子產銷,更名「韓包子」,當時流傳「北有狗不理,南有韓包子」之南北雙包說法,可見韓包子是如何廣受民眾歡迎了。
韓包子做工及選料皆極嚴謹,包子皮是以上等精白麵粉加入豬板化油、白糖和麵製作;餡心依不同的口味調配材料,譬如「鮮肉包子」,精選半肥半瘦豬胛肉剝細,一半倒入鍋內酥煉,起鍋後再和另一半鮮肉調和一起,加進川椒粉、醬油、料酒、薑汁、雞湯等十數種調料和揉拌勻而成;「火腿包子」餡心係由火腿醃熟後再細剁肉末,和細鮮肉調料拌成,全是自家製作不外購。
因為韓包子「皮薄色白」、「餡心細嫩」、「花紋清晰」、「鮮香可口」,特點:色、香、味、形樣樣俱上等,所以名聞全國。
在春熙路的新建大樓上,我點:
韓包子 3個 1籠 5元,配小碗海帶絲湯。
三義園牛肉焦餅 1個 5元
甜水麵 1碗 6元
醉豆花 1碗 5元
野生沙蕀 1罐 4元
「韓包子」的確合我口味,我覺得比天津狗不理包子好吃,個頭也較大些;不過,天津狗不理包子的知名度卻比成都韓包子大得太多。也許是因為一個是「鄰近京畿」,一個是「地處西陲」吧,我認為「地理位置」常是競爭場合裡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古今中外,觀之各個「優勝劣敗」案例,解析因果關係,不外乎「人」、「事」、「時」、「地」、「物」者乎!!
旅遊導冊內說:「吃韓包子一定要配上海帶絲或雞湯,不但能解膩,還能讓包子吃起來更鮮美。」,我參照指示「吃韓包子配海帶絲湯」,確是如此;可惜店內沒賣雞湯,否則就會叫一碗雞湯來配著吃吃看滋味如何?
「三義園牛肉焦餅」,我喜歡它的酥、脆、鮮,好吃!
「甜水麵」,我是被「甜水」兩字吸引才點選此小吃,結果只啜一口,便覺索然無味,麵粗又硬,沒特殊性,也沒什麼甜度感覺。
「醉豆花」,同樣係被「醉」字而引起好奇,端來吃一口,才知道是小塊嫩豆腐加酒糟,芶芡後灑下幾粒枸杞,名字取得好,其實只是一般食品罷了。
韓包子對我而言:「的確好吃」,我把三個韓包子全部吃光光,這在向來不太愛吃包子的我來說,是少有的情形,至少。
「北有狗不理,南有韓包子」
這一句話,我相信它會廣為流傳,是有原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韓包子」:地鐵1號線天府廣場站,成都市春熙路新街後巷子7號附17,春熙路南段6之8號,電話:028-86666947
我則對「馬鈴薯」三個字過敏,盡量避免吃馬鈴薯,如果菜品內含馬鈴薯塊、馬鈴薯片、馬鈴薯絲、馬鈴薯絲、馬鈴薯泥、馬鈴薯漿,我頂多只會「淺嚐即止」,甚少動兩次筷子或叉匙,對馬鈴薯的對待方式,是我們自認這一對相親相愛夫妻極度嚴重的歧異之處。
對於「包子」,我一向沒有多大興趣,當然還不到像對待「馬鈴薯」那麼嚴重偏見程度。此次來成都之前,一位台灣的「老成都」特地好意推薦我一定要去吃「韓包子」,他說他每一次回成都探親,如果時間是半個月,那就鐵定會吃上百來個「韓包子」,一次若沒吃上六、七個「韓包子」,一定不過癮。
我上網查「成都韓包子」資料,果然不得了,因此決定:不顧「胃口之偏見」,毅然決然前往網上及旅遊書籍推崇的成都春熙路「韓包子」,大家都說「韓包子」連鎖店很多,但是其中的「春熙路上的那家」生意最火,我當然遵照指示跑春熙路了。
「春熙路步行街」是成都最繁榮熱鬧地帶,以春熙路為中心向兩側輻射出去,高樓大廈雖然比不上重慶解放碑步行區的「高」又「多」,不過從「繁榮」、「熱鬧」角度來做觀察比較,似乎成都步行街勝過重慶步行區,為何如此?尤其「成都市」只不過是四川省會罷了,「重慶市」是全國四個直轄市中的一個,人口又最多,拿行政層級而言,「重慶市」與「四川省」是同一級,「重慶市長」與「四川省長」官位一樣大,「成都市長」職位在「四川省長」之下,「成都市」比「重慶市」行政地位小得多;可是成都自古以來即「沃野千里」,諸葛亮孔明先生才會在劉備三顧茅蘆時,建言西蜀物阜民豐,宜先攻取後再圖謀中原,重慶卻「四面環山」,典型的「山城」,從飛機要降落重慶江北機場時,看到層層山頭及環環梯田,是會有點讓人擔心安全問題。
十四年前(1997年),大陸中央政策尚未重點開發中西部,那時重慶是被笑稱:「西部最大的農村」,位於廣大平原的成都市已經比同樣隸屬四川省的山城重慶市進步繁榮得多,重慶如無兩江(長江、嘉陵江)滙流,則無論怎樣都無法發展起來的,當年國民政府會挑選重慶做「抗戰陪都」,便因重慶山多並且常霧,是個「易守難攻」戰略優勢條件的山城,日軍飛機空襲難度頗高的緣故。
想來有趣,同樣是四川的兩個古老大城市。三國時代,成都因為「沃野千里」、「物阜民豐」,被設定做光復漢室的「反攻基地」;重慶則因為「四面環山」、「多山多霧」,被選中做抵禦日軍的「抗戰陪都」。
兩大城市由於「地理」環境的相異,而產生「歷史」命運不同,兩城距離不算太遠(五百多公里,動車兩小時車程),演變發展形成的「人文」景觀也各現其趣。
旅途中,撥出一點遊玩時間,挪用一些腦袋空間,沈思一下「地理」、「歷史」、「人文」之間的互動與因果關係,實是人生一大樂趣也!
成都春熙路步行街和其他都市的步行街一樣,都是改革開放後的新產物。
我們瞭解古今中外以來,全世界任何城市,甚至鎮集,必定皆有所謂「繁榮熱鬧」區域,人潮流動最頻繁,集眾密度最高的地點自會形成「市中心」,進而成為人們商業交易集中地,機械動力車輛出現後,人車爭道,商業中心過度發達產生的擁擠現象,反而不利商業交易活動,於是公權力機關便規定此街道或區域內只能供給人們步行,禁止車輛通行進入此限定範圍區域內,所謂「步行街」、「步行區」便應時而生,台北市西門町很早以前便劃出「行人專用區」,成效很好。
北京「前門步行街」,包含「前門大街」、「大柵欄」、「鮮魚口」三個非常著名的區域,這裡原先聚集百來家百年老店,近些年來由於實施城市更新計劃,翻新重整工程不停地進行,使得許多老字號流離失所,有的另遷他址繼續營業,有的被迫歇業,因此網上出現很多詢問老字號現在營業新址信息,甚多餐旅書籍未及更新資訊,讓想光顧老字號的人頗困擾,我在2011年九月份赴北京進行「必嚐精選特色小吃」工作時,就發現按址尋店去,結果下場:「根本無此址」、「現址非此店」的情況常發生,無奈呀!
我在春熙路分支出去的「新街後巷子」(門牌是這樣寫的),找到大招牌寫明「韓包子」的店家,就不知道是不是旅遊書所指示:「春熙路上的那家」?
全中國的老字號,有的已經歇業,仍在繼續營業的百年老店,大多數皆能跟上時代潮流,開起連鎖店,依賴先祖們的歷代累積口碑,採取橫向擴張,將精湛的獨門絕技實施多點發揮方式壯大企業規模,聲勢更加浩大,百年餐飲老字號韓包子亦復如此做法。
1914年浙江溫州人韓玉隆於成都的南打金街創始「玉隆園麵食店」,由於店招牌包子極其鮮美可口,名氣漸開;待韓玉隆去世,兒子繼承衣鉢,愈加潛心研究開發包子系列:「火腿包子」、「鮮肉包子」、「南蝦包子」等品種,店譽更興盛,韓文華乃棄其他菜品而專營包子產銷,更名「韓包子」,當時流傳「北有狗不理,南有韓包子」之南北雙包說法,可見韓包子是如何廣受民眾歡迎了。
韓包子做工及選料皆極嚴謹,包子皮是以上等精白麵粉加入豬板化油、白糖和麵製作;餡心依不同的口味調配材料,譬如「鮮肉包子」,精選半肥半瘦豬胛肉剝細,一半倒入鍋內酥煉,起鍋後再和另一半鮮肉調和一起,加進川椒粉、醬油、料酒、薑汁、雞湯等十數種調料和揉拌勻而成;「火腿包子」餡心係由火腿醃熟後再細剁肉末,和細鮮肉調料拌成,全是自家製作不外購。
因為韓包子「皮薄色白」、「餡心細嫩」、「花紋清晰」、「鮮香可口」,特點:色、香、味、形樣樣俱上等,所以名聞全國。
在春熙路的新建大樓上,我點:
韓包子 3個 1籠 5元,配小碗海帶絲湯。
三義園牛肉焦餅 1個 5元
甜水麵 1碗 6元
醉豆花 1碗 5元
野生沙蕀 1罐 4元
「韓包子」的確合我口味,我覺得比天津狗不理包子好吃,個頭也較大些;不過,天津狗不理包子的知名度卻比成都韓包子大得太多。也許是因為一個是「鄰近京畿」,一個是「地處西陲」吧,我認為「地理位置」常是競爭場合裡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古今中外,觀之各個「優勝劣敗」案例,解析因果關係,不外乎「人」、「事」、「時」、「地」、「物」者乎!!
旅遊導冊內說:「吃韓包子一定要配上海帶絲或雞湯,不但能解膩,還能讓包子吃起來更鮮美。」,我參照指示「吃韓包子配海帶絲湯」,確是如此;可惜店內沒賣雞湯,否則就會叫一碗雞湯來配著吃吃看滋味如何?
「三義園牛肉焦餅」,我喜歡它的酥、脆、鮮,好吃!
「甜水麵」,我是被「甜水」兩字吸引才點選此小吃,結果只啜一口,便覺索然無味,麵粗又硬,沒特殊性,也沒什麼甜度感覺。
「醉豆花」,同樣係被「醉」字而引起好奇,端來吃一口,才知道是小塊嫩豆腐加酒糟,芶芡後灑下幾粒枸杞,名字取得好,其實只是一般食品罷了。
韓包子對我而言:「的確好吃」,我把三個韓包子全部吃光光,這在向來不太愛吃包子的我來說,是少有的情形,至少。
「北有狗不理,南有韓包子」
這一句話,我相信它會廣為流傳,是有原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韓包子」:地鐵1號線天府廣場站,成都市春熙路新街後巷子7號附17,春熙路南段6之8號,電話:028-8666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