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一個「佛化家庭」,母親和妻子咸係長年茹素,每日焚香誦經的在家修行虔誠佛信徒,自然耳濡目染,長期接受熏陶也成為佛教徒,常隨家人往佛寺跑,聽聞佛說佛話。
我聽到「都市叢林」這一名詞已久,瞭解到的「叢林」意即「佛寺」,而佛寺一般多在城外,甚至山裡僻遠地方,都市內由於土地珍貴,甚至寸土寸金,座落在市區內的佛寺通常規模不大。
成都市與北京市皆係「古都」,兩個城市都有一環、二環、三環。北京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外環環推出擴展;成都以天府廣場(原為皇城)做市中心點,向外輻射縱橫發展。
觀察成都市區圖,最繁榮熱鬧的地區多在一環路內,也就是「一環路東」、「一環路西」、「一環路南」、「一環路北」這約略正四方形的範圍內。在中心點「天府廣場」北面有一座占地非常廣大的「都市叢林」,非常有名的禪寺「文殊院」。
我曾從文殊院步行不到一個鐘頭便抵達天府廣場,目前(2011年10月)成都市僅有「地鐵1號線」唯一的一條地鐵,「文殊院站」和「天府廣場站」中間只隔著一個「騾馬市站」,可見從文殊院到天府廣場並不遠;然而1400年前,「文殊院」距離「皇城」應算城外頗遠的地方了,這與台北的台灣大學校本部一樣,日據時代日本總督府在公館地區設立「台北帝國大學」時,當時那一帶(現在的羅斯福路、新生南路交會處)應該還是居民稀少的地帶,那是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所建台北城的城外南郊發展到目前,想在該處買一坪(3.3平方米)房子,沒有準備個新台幣70萬元(人民幣14萬元)以上,是絕對甭想買到的,說是「金仔地」也不為過。
說起「成都文殊院」,居住台灣的朋友知道的人不多,因為台灣人赴大陸旅遊,最常選擇的地方,大概不外乎:上海、北京、西安、桂林、廣州、港澳、蘇州、杭州、大理、麗江、昆明、廈門、南京、開封、大連、瀋陽、哈爾濱……,翻開台灣報紙招攬「大陸之旅」、「神州逍遙遊」……等等的旅行團廣告也大抵是這些城市居多,如果是以山水風景為號召的,可能加上:九寨溝、三峽、黃山、張家界、千島湖、峨嵋山、華山、敦煌、絲路、武夷山、普陀山…等著名風景區。到成都的人少,到重慶的更少,「旅遊團」情形如此,「自由行」同樣。赴成、渝的台灣人少,這座「全國漢語系佛教重要寺院之一,長江上中游四大禪林之首」的文殊院,名聲自然難以遠播到寶島台灣了;「文殊院」禪寺可是中國中西部的名剎哩,四川省加上重慶市總共一億多人,不知道「文殊院」的恐怕少之又少。
小時候,我常隨母親赴台南市南郊的「法華寺」(現在已經從「南郊」變成「南區」)參拜,母親告訴我說,法華寺遠從清朝就有了,我在諾大的寺院裡遊戲時,常會覺得:這「古」寺怎麼這麼「大」呀!?如今到過同樣位在市區的「文殊院」,才知道「法華寺」和「文殊院」相比起來,以年代而言,哪能算「古」?以面積來說,實在太「小」了。
「文殊院」始建於清朝大業年間(公元605年),歷經唐、五代、宋、元、明、清朝,傳說是封在四川的隋文帝四子蜀王楊秀的寵妃為當時的聖尼信相而建寺,所以又稱「信相寺」;明末毀於戰火,清康煕36年(公元1697年),慈篤海月禪師重建,因為成都民眾在夜間時常看見有大片光形輝映於空中,循該光亮追踪,發現是從慈篤和尚修行之處發出的,因此大家都說是文殊菩薩現身,故更名「文殊院」,康熙40年(公元1701年)皇帝御賜「空林」匾額,又別稱「空林院」。
簡介上說:文殊院占地20萬平方米,殿堂房舍190餘間,全木質建築,氣勢恢宏,巍巍壯觀。院藏唐玄奘頂骨舍利,1942年政府在南京發現唐高僧玄奘的頂骨3塊,一塊留於南京存放,一塊送到西安供奉,由於成都係三藏法師玄奘的受戒地,故將第三塊頂骨保存於成都文殊院。另有舌血所撰之華嚴經、髮綉觀音、貝葉經、康熙、于右任、張大千……等名家書畫珍貴寶藏存院。
目前遼濶的文殊院僅對外開放部份寺院區域,還有大面積區域圍籬待重修,不過已經讓人走得腳酸了,台灣人實在很難想像:「世上竟有如上大寺?而且是位置在市中心。」
瞻仰天王殿、三大小殿(供奉象徵慈悲的觀音菩薩、智慧的文殊菩薩、行願的普賢菩薩)、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其古樸莊嚴氣象令人肅然起敬,虔誠膜拜。值得一提的是:鐘鼓樓的4500公斤銅鑄大鐘、超大木魚及銅鈑(用齋前敲擊此木魚和銅鈑)、賓舘(類似台灣的「香客大樓」)、碑廊、古木參天……皆是少見的。
看到指引牌上有「茶園」字眼,並且旅遊指南上說文殊院茶園是成都人氣最旺的老牌茶園之一,經常茶客滿座,很想去恭逢其盛,卻遍尋不找,後來請教義工,才知業已拆除了,頗感遺憾。
寺院庭園「古木參天」,我拍攝許多照片為證;因為景觀太美了,用一句「美不勝收」來形容,我破紀錄的在同一地點拍下數十張文殊院照片(通常我只會在同一地點拍照幾張),希望給更多人欣賞這座1400年的宏偉大寺的美景。
成都文殊院參觀門票僅人民幣5元,讓我很意外,這座古老又如此廣濶的寺廟,入內參觀竟然只收費這麼少錢?上海的小小靜安寺門票就要收人民幣30元哪!我和一位大約七十來歲的長者聊天,他說六十歲以上市民憑證免費進院,難怪可以見到這麼多老人在文殊院休憩散步。文殊院免費取香參拜、設心靈諮詢輔導室、慈善功德會服務信眾,皆讓人感到貼心。我感覺來文殊院參觀的外國遊客似乎比在春熙路的外國人多,或許繁華熱鬧的成都春熙路步行街,對他們外國觀光客,恐怕沒有什麼太大的吸引力,因為世界各地能夠見到像這樣的鬧市街道;但是要參觀1400年宏偉都市叢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喔!
2011年10月16日、17日、18日,連續三天我三訪文殊院共吃三餐,真正的原因,是被它的「素」齋吸引住了。
我家有兩尊活菩薩:94歲老母及62歲老妻,她們長期茹素,我自然跟著吃素機會比一般人為多,但是迄今仍然不太喜歡吃素食,即使是素筵大菜也非我首選。
成都文殊院沒設「對外營業」的素菜館,海峽兩岸許多名寺多有設置服務信眾或一般民眾的素食餐廳,而大名鼎盛的成都文殊院則統一供餐,要吃素齋的人,聽到木魚、銅鈑敲打聲,就自動到齋堂自取碗筷,進入用齋區,把碗筷擺好,義工會自動來分送飯菜入碗,無限量供應,吃到飽後自行排隊洗碗筷,放回取碗筷處,餐後隨喜投錢功德箱,投不投錢任憑各人決定。
不知道為什麼?我第一次感覺:素齋怎麼這樣好吃?其實文殊院的素齋只能算是素齋「小吃」罷了,幾樣菜都是符合小吃的標準:就地取材、食材及烹調簡單、無豪華裝飾。然而吃到嘴裡就是倍感「美味可口」,難道他們有什麼千年祖傳秘方嗎?不然如此看起來平常無奇的大鍋菜為何超級好吃?我決定總有一天一定要帶老婆來吃吃看,鑑定一下究竟「法寶何在?」;也許,這些素齋飯菜經過千年佛祖加持後特別香美吧。
最後一次到文殊院吃素齋,餐畢,我塞入功德箱一張百元紅鈔人民幣。當我拿著碗筷在洗水槽沖洗時,一位義工阿姨追過來,把一塊紅布塞到我的背袋裡說:「這是開光過的,給您吉祥。」
我老媽常對子孫說:「千萬不要佔佛祖的便宜。」,何況我感覺:文殊院的「大鍋小吃」飯,吃過後真的值得「一吃再吃」耶!
出文殊院大門左邊50公尺處,是成都著名的「文殊坊美食街」,一大片明清式建築,四川小吃至少有幾十家,要吃大菜也有,請觀賞照片後便明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文殊院」:地鐵1號線文殊院站,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大街15號,電話:028-86950699
我聽到「都市叢林」這一名詞已久,瞭解到的「叢林」意即「佛寺」,而佛寺一般多在城外,甚至山裡僻遠地方,都市內由於土地珍貴,甚至寸土寸金,座落在市區內的佛寺通常規模不大。
成都市與北京市皆係「古都」,兩個城市都有一環、二環、三環。北京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外環環推出擴展;成都以天府廣場(原為皇城)做市中心點,向外輻射縱橫發展。
觀察成都市區圖,最繁榮熱鬧的地區多在一環路內,也就是「一環路東」、「一環路西」、「一環路南」、「一環路北」這約略正四方形的範圍內。在中心點「天府廣場」北面有一座占地非常廣大的「都市叢林」,非常有名的禪寺「文殊院」。
我曾從文殊院步行不到一個鐘頭便抵達天府廣場,目前(2011年10月)成都市僅有「地鐵1號線」唯一的一條地鐵,「文殊院站」和「天府廣場站」中間只隔著一個「騾馬市站」,可見從文殊院到天府廣場並不遠;然而1400年前,「文殊院」距離「皇城」應算城外頗遠的地方了,這與台北的台灣大學校本部一樣,日據時代日本總督府在公館地區設立「台北帝國大學」時,當時那一帶(現在的羅斯福路、新生南路交會處)應該還是居民稀少的地帶,那是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所建台北城的城外南郊發展到目前,想在該處買一坪(3.3平方米)房子,沒有準備個新台幣70萬元(人民幣14萬元)以上,是絕對甭想買到的,說是「金仔地」也不為過。
說起「成都文殊院」,居住台灣的朋友知道的人不多,因為台灣人赴大陸旅遊,最常選擇的地方,大概不外乎:上海、北京、西安、桂林、廣州、港澳、蘇州、杭州、大理、麗江、昆明、廈門、南京、開封、大連、瀋陽、哈爾濱……,翻開台灣報紙招攬「大陸之旅」、「神州逍遙遊」……等等的旅行團廣告也大抵是這些城市居多,如果是以山水風景為號召的,可能加上:九寨溝、三峽、黃山、張家界、千島湖、峨嵋山、華山、敦煌、絲路、武夷山、普陀山…等著名風景區。到成都的人少,到重慶的更少,「旅遊團」情形如此,「自由行」同樣。赴成、渝的台灣人少,這座「全國漢語系佛教重要寺院之一,長江上中游四大禪林之首」的文殊院,名聲自然難以遠播到寶島台灣了;「文殊院」禪寺可是中國中西部的名剎哩,四川省加上重慶市總共一億多人,不知道「文殊院」的恐怕少之又少。
小時候,我常隨母親赴台南市南郊的「法華寺」(現在已經從「南郊」變成「南區」)參拜,母親告訴我說,法華寺遠從清朝就有了,我在諾大的寺院裡遊戲時,常會覺得:這「古」寺怎麼這麼「大」呀!?如今到過同樣位在市區的「文殊院」,才知道「法華寺」和「文殊院」相比起來,以年代而言,哪能算「古」?以面積來說,實在太「小」了。
「文殊院」始建於清朝大業年間(公元605年),歷經唐、五代、宋、元、明、清朝,傳說是封在四川的隋文帝四子蜀王楊秀的寵妃為當時的聖尼信相而建寺,所以又稱「信相寺」;明末毀於戰火,清康煕36年(公元1697年),慈篤海月禪師重建,因為成都民眾在夜間時常看見有大片光形輝映於空中,循該光亮追踪,發現是從慈篤和尚修行之處發出的,因此大家都說是文殊菩薩現身,故更名「文殊院」,康熙40年(公元1701年)皇帝御賜「空林」匾額,又別稱「空林院」。
簡介上說:文殊院占地20萬平方米,殿堂房舍190餘間,全木質建築,氣勢恢宏,巍巍壯觀。院藏唐玄奘頂骨舍利,1942年政府在南京發現唐高僧玄奘的頂骨3塊,一塊留於南京存放,一塊送到西安供奉,由於成都係三藏法師玄奘的受戒地,故將第三塊頂骨保存於成都文殊院。另有舌血所撰之華嚴經、髮綉觀音、貝葉經、康熙、于右任、張大千……等名家書畫珍貴寶藏存院。
目前遼濶的文殊院僅對外開放部份寺院區域,還有大面積區域圍籬待重修,不過已經讓人走得腳酸了,台灣人實在很難想像:「世上竟有如上大寺?而且是位置在市中心。」
瞻仰天王殿、三大小殿(供奉象徵慈悲的觀音菩薩、智慧的文殊菩薩、行願的普賢菩薩)、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其古樸莊嚴氣象令人肅然起敬,虔誠膜拜。值得一提的是:鐘鼓樓的4500公斤銅鑄大鐘、超大木魚及銅鈑(用齋前敲擊此木魚和銅鈑)、賓舘(類似台灣的「香客大樓」)、碑廊、古木參天……皆是少見的。
看到指引牌上有「茶園」字眼,並且旅遊指南上說文殊院茶園是成都人氣最旺的老牌茶園之一,經常茶客滿座,很想去恭逢其盛,卻遍尋不找,後來請教義工,才知業已拆除了,頗感遺憾。
寺院庭園「古木參天」,我拍攝許多照片為證;因為景觀太美了,用一句「美不勝收」來形容,我破紀錄的在同一地點拍下數十張文殊院照片(通常我只會在同一地點拍照幾張),希望給更多人欣賞這座1400年的宏偉大寺的美景。
成都文殊院參觀門票僅人民幣5元,讓我很意外,這座古老又如此廣濶的寺廟,入內參觀竟然只收費這麼少錢?上海的小小靜安寺門票就要收人民幣30元哪!我和一位大約七十來歲的長者聊天,他說六十歲以上市民憑證免費進院,難怪可以見到這麼多老人在文殊院休憩散步。文殊院免費取香參拜、設心靈諮詢輔導室、慈善功德會服務信眾,皆讓人感到貼心。我感覺來文殊院參觀的外國遊客似乎比在春熙路的外國人多,或許繁華熱鬧的成都春熙路步行街,對他們外國觀光客,恐怕沒有什麼太大的吸引力,因為世界各地能夠見到像這樣的鬧市街道;但是要參觀1400年宏偉都市叢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喔!
2011年10月16日、17日、18日,連續三天我三訪文殊院共吃三餐,真正的原因,是被它的「素」齋吸引住了。
我家有兩尊活菩薩:94歲老母及62歲老妻,她們長期茹素,我自然跟著吃素機會比一般人為多,但是迄今仍然不太喜歡吃素食,即使是素筵大菜也非我首選。
成都文殊院沒設「對外營業」的素菜館,海峽兩岸許多名寺多有設置服務信眾或一般民眾的素食餐廳,而大名鼎盛的成都文殊院則統一供餐,要吃素齋的人,聽到木魚、銅鈑敲打聲,就自動到齋堂自取碗筷,進入用齋區,把碗筷擺好,義工會自動來分送飯菜入碗,無限量供應,吃到飽後自行排隊洗碗筷,放回取碗筷處,餐後隨喜投錢功德箱,投不投錢任憑各人決定。
不知道為什麼?我第一次感覺:素齋怎麼這樣好吃?其實文殊院的素齋只能算是素齋「小吃」罷了,幾樣菜都是符合小吃的標準:就地取材、食材及烹調簡單、無豪華裝飾。然而吃到嘴裡就是倍感「美味可口」,難道他們有什麼千年祖傳秘方嗎?不然如此看起來平常無奇的大鍋菜為何超級好吃?我決定總有一天一定要帶老婆來吃吃看,鑑定一下究竟「法寶何在?」;也許,這些素齋飯菜經過千年佛祖加持後特別香美吧。
最後一次到文殊院吃素齋,餐畢,我塞入功德箱一張百元紅鈔人民幣。當我拿著碗筷在洗水槽沖洗時,一位義工阿姨追過來,把一塊紅布塞到我的背袋裡說:「這是開光過的,給您吉祥。」
我老媽常對子孫說:「千萬不要佔佛祖的便宜。」,何況我感覺:文殊院的「大鍋小吃」飯,吃過後真的值得「一吃再吃」耶!
出文殊院大門左邊50公尺處,是成都著名的「文殊坊美食街」,一大片明清式建築,四川小吃至少有幾十家,要吃大菜也有,請觀賞照片後便明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文殊院」:地鐵1號線文殊院站,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大街15號,電話:028-8695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