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小吃在上海發光

現在台灣居民的祖先大多是來自中國的移民,兩岸同宗同文同語,生活習慣當然會因兩岸隔離多年而多少有差別,但是相似相同的地方仍然很多。 

台灣的「大菜」要想登陸成功並不容易,然而台灣「小吃」在上海卻常能見到,特別是在觀光旅遊景點和地鐵大站內或出口附近,標示「台灣風味」的各種小吃及食品店舖頗引人注目。 

本文介紹幾家我在上海品嚐過的台灣小吃,心得及感想如下: 「永和大王」 就是台北永和豆漿大王的上海版,聽說已經開出兩百家連鎖店了,上海市街常能見到「永和大王」四個大紅大字店招。 

我在徐家匯的永和大王徐家匯店點:紅豆豆漿 6元、油條 4元。紅豆豆漿濃度比不上台灣的豆漿店,油條雖然加熱過,感覺溫溫地,不脆,完全沒咬勁;不過此店生意很好,服務態度良好恐怕是主因。

也許因為永和大王登陸搶到好時機,跟隨上海的高度發展,業績拓展也蠻輝煌。上海人口約與台灣人口相等,永和大王在短短十幾年時間便已經開枝散葉展店兩百個,這在台灣島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時機,比什麼都重要! 

「喜年來食品」 上海開店數十個,賣的豆漿、油條、米飯、麵點、點心小吃大致與永和大王差不多,皆是「台灣味小吃」,創立時間晚於永和大王,所以連鎖店數不及永和大王,這也是很自然的事。 

永和大王及喜年來的豆漿油條如果吃在常住台灣的台灣人口裡,大概普遍會感到不滿意,幸好他們的銷售對象是上海人而不是台灣人;如果上海顧客不嫌豆漿不夠香濃,油條不夠熱脆,我們這些台灣人又何必替他們操心呢?也許上海人就是喜愛清淡的豆漿、溫軟的油條哩,此即「顧客導向」。 

喜年來已經開始尋求企業升級之路,新開張的喜年來新店舖,外觀、內景及食品我通通喜歡,希望上海顧客欣賞升級後的喜年來食品店,我在此祝福喜年來鴻圖大展,快速展店數逾百成功! 

「克莉絲汀餅屋」 曾經在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深受重傷的羅田安董事長,生活從天堂剎那間墜落到地獄,原係幾家上市公司大老闆的他,淪落到一毛俱無,向母親借得旅費赴上海東山再起,只花十年時間便把克莉絲汀展店超過五百個,成為上海最大麵包連鎖店,目前據說店數達到八百個。 

我在人民廣場站廳,吃過克莉絲汀乳酪條,感覺蠻合我味蕾,高貴不貴的甜美食品當然廣受普羅大眾歡迎,生意興隆,自然不在話下。 

「宜芝多」 取名字日語「I-CHI-DO」的諧音,標榜高檔食品,也有數十個連鎖店。 我在它號稱耗資千萬人民幣(不過,怎麼看都很疑惑:千萬人民幣究竟如何花的?)開設在陸家嘴東方明珠巨塔腳下的「正大廣場」一樓旗艦店消費,始終不瞭解為什麼生意會那麼好的原因? 

聽說宜芝多的老闆是台灣去的小夥子,能在中國第一大都市打出如此輝煌成績,應給他喝采、鼓掌。 

「小城故事台灣私房牛肉麵」 去陸家嘴正大廣場地下樓美食街逛的時候,看到這家「台灣牛肉麵」店,進去點: 私房紅燒半筋半肉麵 29元 花生剉冰 12元 珍珠奶茶 8元 吃起來感覺麵食並沒有走味,可惜珍珠太硬,座上大多是上海顧客,有幾個人講台灣話,可能是台商朋友來捧場吧,生意很紅火。 

「爭鮮迴轉壽司及涮涮鍋」 在正大廣場地下樓美食街,鄰近小城故事台灣牛肉麵店,用餐時間生意同樣很好,幾乎座無虛席。 一位台商朋友劉老闆告訴我:上海的境外人士,大家以為台灣人最多,其實第一名是日本人,其次才是台灣人,「爭鮮」做的是日式食物,能在上海闖出名號,受上海顧客歡迎,不容易呀! 

「85 度C」 上海的「台灣 85度C」與開在台灣的85度C一樣,大多選擇三角窗街口精華店址,外觀及內部陳設景象幾乎兩岸相同,比較客數,看起來上海的85度C人潮超過台灣的很多,東西不便宜,哈「85度C」的上海年輕人卻多,也許還是蜜月新鮮好奇期間吧。 

照片是我在台灣人群聚的仙霞路 85度C店拍的,請問:模樣有沒有像台灣的85度C? 

「胡椒花園牛排館」 老闆才三十多歲,年輕有為,衝勁十足,他和台灣去的夥伴合作開設這家特色高檔牛排館,幹得有聲有色的;最近又開張第二家,準備在上海開拓高檔牛排館連鎖店。 

「胡椒花園(Pepper's Steakhouse)」開在上海境外人士最密集的「日本俱樂部」內,最低消費額需人民幣一百元以上,據老板說,他們的食材、調味料等均自外國進口,所以當然收費高昂,我很欣賞他們的德國豬腳,吃起來:不賴。 

我建議老闆:試試搞些高品質的台灣高檔小吃,蓬萊米、虱目魚、番薯粉、土雞肉......從台灣進口,應該也會受顧客歡迎的,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加以考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永和大王」徐家匯店:地鐵 1號線徐家匯站,徐匯區廣元西路98號,電話:021-64073508 
「喜年來豆漿」龍茗店:地鐵 10號線龍柏新村站,閔行區龍茗路1798號,電話:021-51110667 
「克莉絲汀餅屋」人民廣場店:地鐵 1、2、8號線人民廣場站,黃埔區人民廣場站廳,電話:021-63189188 
「宜芝多」正大廣場旗艦店:地鐵 2號線陸家嘴站,浦東新區陸家嘴西路168號正大廣場一樓,電話:021-50470817 
「小城故事台灣牛肉麵」:正大廣場B1美食街 
「爭鮮迴轉壽司及涮涮鍋」:正大廣場B1美食街 
「85度C」仙霞路店:地鐵 2號線威寧路站,長寧區仙霞路449號,電話:021-55338585 
「胡椒花園」牛排館:地鐵10號線伊犁路站,閔行區紅松東路620號(古北南路口),電話:021-54778329

熱門文章

賺錢好比釣魚

同 宗陳君,是一 位業餘的「鈞魚高手」,並且是職業的「賺錢能手」 。 他把「賺錢之道」比喻為「釣魚之理」,認為兩者 的道理是相通 的。 「釣魚翁 」 就是「企業 經營人」,他 首先必需準備「釣具」,這些釣具,便是「資本、設備、人才」等。當釣具完全準備妥當了,釣魚翁需要選擇「能夠釣到魚的地方」,即找尋「市場所在」。 釣魚的地方確定之後,便要決定應該下放什麼「魚餌」,才能引誘魚群前 來上鉤,這個魚餌,就是「產品」,魚餌有蚯蚓、麵包屑、海草、鮮蝦...... 等 ,而「產品」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不勝枚舉。 萬事俱備之後,釣魚翁還需考慮「釣線」應該下垂到多深,才能釣到理想 的魚,套句商業用語,就是「產品價格定位」的問題,畢竟產品對象有高階層 、中階級、低階層之分,魚兒也有大魚、小魚,或是鰱魚之別的,牠們沉遊在 水中,都是有固定的層面,因此釣魚的位置,可不是能讓人隨便亂定的。 陳君說:「等您把這些『 釣魚論』 想通之後,運用到企業經營上,您的錢 則也就源源滾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陳滄澤/本文刊載於1978年工商時報「經營的藝術」專欄)

美食天堂的美食來自五湖四海

上海美食種類甚多,因為上海是移民社會,幾百年前的上海只是一個小漁港,演變成如今的一千多萬人口國際大都會,所謂「上海人」,其祖先絕大多數原先都非上海人,係後來從各外地移入定居的,飲食文化自然非常多元、豐富,上海菜也是由外來菜色融合上海本地各種菜色後,逐漸發展成為本幫菜,所以說什麼是上海道地大菜?什麼是道地上海小吃?實在頗難完全明確定義。 上海人很務實,「好吃」最重要,哪管此菜此吃源從何處來?這應該是上海成為「美食天堂」的最大原因吧。   早期台灣人來上海聚居的地區「仙霞路」,便是經典上海美食天堂,台灣美食眾多,各國各地的美食、休閒、娛樂店家群聚,八月我和一位台灣朋友在仙霞路 649號,離「台灣85 度C」不遠處的「香港新旺茶餐廳」吃飯,我們點的餐食,我判斷應屬上海小吃類,因為符合「地方小吃」的定義:食材取自本地,就地取材的,用料簡便,烹調不會太繁瑣和費工費時,大眾化食物,價錢不會太貴 ……。   我們在這家香港茶餐廳,點吃:蟹子蝦仁炒蛋白 300克 42元、老式香港混醬蒸腸粉 400克15元、濃魚湯蚵仔泡飯 25元、冰火菠蘿油 50克 7元、荔枝特飲 340毫升 16元,可是我們兩個台灣人都不認為這些餐食是「大菜」,只能算是「小吃」,說它們是「香港小吃」和「上海小吃」,我們都認為:「都可以」或「都沒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新旺茶餐廳:地鐵 3號線威寧路站,長寧區仙霞路 649號,電話:021-62901616

何不讓員工自行調薪?

台北一家著名的企管顧問公司,於去年七月一日,全面調整員工薪資。該公司總經理獨創一格,探取了別開生面的一種新方式,由員工自行調整整薪額。 總經理首先召集全體員工,公開宣佈: 「這次的調薪,由公司內每個人自己決定自己應該領取的理想薪額。譬如以月薪六千元的人為例,如果他覺得他的工資貢獻超過公司的報酬,認為公司給的薪資太低,他應該每月從公司領取六千五百元才算合理,那麼就要求調升五百元。反之,如果認為自己工作能力不足,不應該有六千元的待遇,那就無需調薪了。所有的要求調薪簽呈,限在本日送到人事室。」 「不過,要求加薪是你們的權力,要求工作的質與量,可便是公司的權利了。」總經理強調:「你們可以任意一早受公司給你們加薪的權利,但別忘了,也要盡力達成公司交給似們的義務,否則......」 結果,當天下午,所有員工都呈上要求加薪的簽呈,總經理也都一一按照各人的要求,批准如數調薪。甚至其中有人祗要求加薪三百元,總經理卻批給五百元。 總之,公司全體員工,人人皆大歡喜。 財務部把全公司員工加薪的總數額統計起來,總計此次的調薪,一共增加了公司百分之二十三點九的人事費用支出。 過了半年,「到了今年一月,總經理指示財務部把去年七月到今年一月的損益表,與前年七月至去年一月同期的損益表,做一比較。 損益表顯示:「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間的業績,比前年七月至今年一月,同期的業績增長率為百分之四十七點一,獲利率增加百分之三十二點六。」 總經理於是決定:最近將再實施一次「員工自行調薪」計劃。 總經理並不怕員工自行調薪過高,原因是,他事先已說明白:「加薪是員工要求享受的權利,努力工作則是他們享受權利之後應盡的義務,否則在權利48 與義務不平衡時?公司勢必要對他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陳滄澤/本文刊載於1978年工商時報「經營的藝術」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