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人只花56元!沒搞錯吧?

「人均費56元?你沒搞錯把?」 當我告訴一位上海朋友說:我和一位台灣朋友到上海本幫菜的代表「老正興菜館」共進晚餐,五道菜加上38元一壺的杭菊茶總共人民幣112元,也就是說「人均費」僅56元,他認為:「不可能!」
我只好把結帳單給他看(2011年8月11日的上海市福州路 556號老正興菜館總店開出的帳單,可惜單據在返回台北的途中弄丟,而無法拍照為憑,不過,不相信的人可以去電或上網查證。):酥烤河鯽魚18元、蟹粉獅子頭 15元、洋蔘燉甲魚 18元、迷你八寶飯 4元、杭菊茶 38元,總計 112元。

如果我們不點那一壺高價杭菊茶,則扣除38元後,一個人竟然只花37元哩,太不可思議了,難怪我說:「老正興五道菜加上38元一壺的杭菊茶總共人民幣 112元。」

這位土生土長上海人唯一的回應是:「不可能!」 台北也有「老正興菜館」,以前開在敦化南路遠企大樓旁,我去吃過許多次,蠻喜歡的;上海福州路「老正興總店」我至少吃過三次以上,2010年8月又再上這家從清朝同治年間(1862年)便開業的上海老正興菜館,我特別要推薦兩道我最喜愛的: 「香茜魚片湯」:魚鮮美,菜嫩甜,湯內撈到皮蛋豆腐時,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這麼一大鍋湯,竟然會被兩個大男人搶喝見底;尤其索價 20元有找,更令我大呼物超所值。

其實這湯品材料極其簡單,眼睛見得到的就僅僅三樣:大量的香茜菜、幾片鮮魚、可能一個或半個皮蛋,如此而已,端出來的湯水,居然大合我們兩個台灣人的胃口,也許是因為這三樣食材加水煮後,起的化學作用讓我們感覺很「對味」吧。 

「杭菊茶」:可不便宜,一小壺能抵上兩大鍋香茜魚片湯,可是我猶然感覺:「值得!」因為太好喝了,我們連加兩次水。杏花樓一壺菊花茶只需 25元,這老正興就要多出 13元,平平兩家都是座落在福州路上的「百年老店」,同樣都是一壺熱菊茶,價差竟然高達50%,其間當然有原因,要親自品嚐過後才能體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老正興菜館:地鐵1、2、8號線人民廣場站,黃埔區福州路 556號,電話:021-63222624

熱門文章

賺錢好比釣魚

同 宗陳君,是一 位業餘的「鈞魚高手」,並且是職業的「賺錢能手」 。 他把「賺錢之道」比喻為「釣魚之理」,認為兩者 的道理是相通 的。 「釣魚翁 」 就是「企業 經營人」,他 首先必需準備「釣具」,這些釣具,便是「資本、設備、人才」等。當釣具完全準備妥當了,釣魚翁需要選擇「能夠釣到魚的地方」,即找尋「市場所在」。 釣魚的地方確定之後,便要決定應該下放什麼「魚餌」,才能引誘魚群前 來上鉤,這個魚餌,就是「產品」,魚餌有蚯蚓、麵包屑、海草、鮮蝦...... 等 ,而「產品」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不勝枚舉。 萬事俱備之後,釣魚翁還需考慮「釣線」應該下垂到多深,才能釣到理想 的魚,套句商業用語,就是「產品價格定位」的問題,畢竟產品對象有高階層 、中階級、低階層之分,魚兒也有大魚、小魚,或是鰱魚之別的,牠們沉遊在 水中,都是有固定的層面,因此釣魚的位置,可不是能讓人隨便亂定的。 陳君說:「等您把這些『 釣魚論』 想通之後,運用到企業經營上,您的錢 則也就源源滾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陳滄澤/本文刊載於1978年工商時報「經營的藝術」專欄)

美食天堂的美食來自五湖四海

上海美食種類甚多,因為上海是移民社會,幾百年前的上海只是一個小漁港,演變成如今的一千多萬人口國際大都會,所謂「上海人」,其祖先絕大多數原先都非上海人,係後來從各外地移入定居的,飲食文化自然非常多元、豐富,上海菜也是由外來菜色融合上海本地各種菜色後,逐漸發展成為本幫菜,所以說什麼是上海道地大菜?什麼是道地上海小吃?實在頗難完全明確定義。 上海人很務實,「好吃」最重要,哪管此菜此吃源從何處來?這應該是上海成為「美食天堂」的最大原因吧。   早期台灣人來上海聚居的地區「仙霞路」,便是經典上海美食天堂,台灣美食眾多,各國各地的美食、休閒、娛樂店家群聚,八月我和一位台灣朋友在仙霞路 649號,離「台灣85 度C」不遠處的「香港新旺茶餐廳」吃飯,我們點的餐食,我判斷應屬上海小吃類,因為符合「地方小吃」的定義:食材取自本地,就地取材的,用料簡便,烹調不會太繁瑣和費工費時,大眾化食物,價錢不會太貴 ……。   我們在這家香港茶餐廳,點吃:蟹子蝦仁炒蛋白 300克 42元、老式香港混醬蒸腸粉 400克15元、濃魚湯蚵仔泡飯 25元、冰火菠蘿油 50克 7元、荔枝特飲 340毫升 16元,可是我們兩個台灣人都不認為這些餐食是「大菜」,只能算是「小吃」,說它們是「香港小吃」和「上海小吃」,我們都認為:「都可以」或「都沒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新旺茶餐廳:地鐵 3號線威寧路站,長寧區仙霞路 649號,電話:021-62901616

何不讓員工自行調薪?

台北一家著名的企管顧問公司,於去年七月一日,全面調整員工薪資。該公司總經理獨創一格,探取了別開生面的一種新方式,由員工自行調整整薪額。 總經理首先召集全體員工,公開宣佈: 「這次的調薪,由公司內每個人自己決定自己應該領取的理想薪額。譬如以月薪六千元的人為例,如果他覺得他的工資貢獻超過公司的報酬,認為公司給的薪資太低,他應該每月從公司領取六千五百元才算合理,那麼就要求調升五百元。反之,如果認為自己工作能力不足,不應該有六千元的待遇,那就無需調薪了。所有的要求調薪簽呈,限在本日送到人事室。」 「不過,要求加薪是你們的權力,要求工作的質與量,可便是公司的權利了。」總經理強調:「你們可以任意一早受公司給你們加薪的權利,但別忘了,也要盡力達成公司交給似們的義務,否則......」 結果,當天下午,所有員工都呈上要求加薪的簽呈,總經理也都一一按照各人的要求,批准如數調薪。甚至其中有人祗要求加薪三百元,總經理卻批給五百元。 總之,公司全體員工,人人皆大歡喜。 財務部把全公司員工加薪的總數額統計起來,總計此次的調薪,一共增加了公司百分之二十三點九的人事費用支出。 過了半年,「到了今年一月,總經理指示財務部把去年七月到今年一月的損益表,與前年七月至去年一月同期的損益表,做一比較。 損益表顯示:「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間的業績,比前年七月至今年一月,同期的業績增長率為百分之四十七點一,獲利率增加百分之三十二點六。」 總經理於是決定:最近將再實施一次「員工自行調薪」計劃。 總經理並不怕員工自行調薪過高,原因是,他事先已說明白:「加薪是員工要求享受的權利,努力工作則是他們享受權利之後應盡的義務,否則在權利48 與義務不平衡時?公司勢必要對他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陳滄澤/本文刊載於1978年工商時報「經營的藝術」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