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到哪裡?吃什麼印度菜?

職業是半導體工程師的一位辣友問我:
「陳大哥的新作:印度、泰國、韓國...等辣食國家料理要到哪裡吃?點什麼菜吃啊?」

我說:「臺灣的異國料理衆多,每一家的菜色都美味,我如何推介?何況餐飲的品評與各人的口味喜惡有絕對關係,主觀意見成分占重大因素,看法會有歧異的...。」

他說:「我們參考陳大哥Sunda的推薦,總比自己瞎找瞎點,海底摸針得強。」

因此,我只好野人獻曝,推薦我自認為比較具有特色的異國餐廳、美食,供親友們參考、交流一下看法:
.............................

|馬友友印度廚房清真餐廳|

Mr.MAYUR是印度人,原是臺北五星大飯店六福皇宮主廚,2008年在士林夜市擺小攤子賣印度料理,3年後到基隆開設第一家以他的中文名為店名「馬友友印度餐廳」,迄2020年3月,馬友友已經在臺北、新北、新竹、臺中等各地開出10家馬友友印度料理連鎖店,應該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印度料理專賣店家。

印度主廚馬友友先生真是了不起的企業經營者,令人掄指讚揚!

馬友友印度餐廳除了是臺灣最大連鎖印度料理店之外,它另具特點:

✅ 有清真認證
✅ 葷素兼有

葷食有羊肉\海鮮\鷄肉三種,各自有數種口味;

菜單上有標明:蔬菜\全素\無奶\清真。

🔹内部裝璜鮮明艷麗,還吊掛馬賽克的燈飾、萬國國旗,使人眼睛一亮。

🔹在每張桌子上放小臘蠋,點亮後,處於搖曳燈火中進餐,很有情調!

🔹招待菜是蠻開胃脆餅,搭配薄荷醬、羅望子醬,餅沾醬風味佳。

🔹人均價宜抓500元以上,有人嫌餐食份量稍少,收費不怎麼便宜。我想如果拿五倍振興券來買單,可能比較不會心痛吧!

馬友友印度菜色中,有幾項我個人喜歡的:

👍 番紅花碳烤蘑菇 $280

👍 甜茴香烤餅 $95

👍 豆苗全麥烤餅 $120

以上係素食

👍 新德里風味羊膝咖哩 $430

👍 香蒜烤餅 $80

👍 酸辣起司咖哩 $350

如果仍有胃納,則建議來個份量足夠的羊腿香料炒飯$395,採用印度香米,搭配優格淋或拌香飯,讓人回味不已!

[如果您也想去嚐嚐👉]
🚕地址: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46巷1號2樓(鄰近捷運忠孝敦化站)
📞電話:02-27112067
.............................

|印度美食餐廳|

美味印度料理也有比較親民平價的。

鄰近臺灣大學地帶,有大量外籍學生、外國人、上班族、學生們,出現特多的平價異國料理。

這家公館商圈的「印度美食餐廳」被認為物美價廉,尤其若數人一起點菜,均價更能降低,1人約200元~300元就可吃得飽飽了。

本餐廳端出來的餐食分量比較足夠,受顧客稱讚。

餐廳佈置、圖案、燈飾皆呈現印度風,設有神壇,占卜氣氛。生意頗佳,晚餐時間食客多,常客滿,想品嚐平價好吃印度菜,宜先預約訂位,庶免向隅。

幾樣吸引我的美味:

👍 奶油烤餅$50

👍 蒜味烤餅$50

👍 脆豆餅$50

👍 香料酸奶醬$35

👍 南印度酸辣湯$100

👍 印式煎蛋$120

👍 洋蔥球$120

👍 五香蔬菜飯$230

👍 辛辣香料牛$280

👍 蔬菜咖哩羊$320

來一罐👍 印度啤酒$100,不錯喝喔!

[如果您也想去嚐嚐👉]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6號(臺電大樓站2號出口)
📞電話:02-23660211
.............................

|阿里巴巴廚房|

外國料理要供應「吃到飽的自助餐」,不容易的,因為菜色數量要夠多,並且來客人數也要夠多,很難做到也,這款供食方式很稀少出現。

臺北市捷運松江南京站旁的印度料理專賣餐廳「阿里巴巴廚房」在假日午餐提供吃到飽自助餐,1人收費495元+10%=545元。

阿里巴巴廚房有清真認證,葷素皆有。

菜色不少,類別有:

👍 肉\飯\餅\沙拉\湯汁\甜點\水果\飲料...等。


擬多多享受多樣印度風味款式美食,可選擇這種吃到飽自助餐。

[如果您也想去嚐嚐👉]
🚕地址:臺北市南京東路二段56號2樓(捷運松江南京站旁)
📞電話:02-25677163
.............................
[延伸閱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NDA帶路大吃四方】精選好文
北鹹\北京小吃》及《匯集\台灣小吃》共119篇文章

熱門文章

老茶館有上海小吃可點選

「上海老街」上有兩家老茶館很有名,兩家距離頗近,一家叫「老上海茶館」 (圖1) ,另一家是「春風得意樓」 (圖2) 。這次我挑選「老上海茶館」,下回將到鄰近的「春風得意樓」,瞧瞧這家光緒時代就創立在上海最早、最大的茶樓。 (圖3) 老上海茶館一樓門口小小的 (圖4) ,上到二樓,整間長條形的空間約放置十組座位 ( 圖5 , 6 ) ,樓梯口側立一座老式木製櫃台,放置舊式電話、檯燈 (圖7) ,兩人組樂隊拉絃彈琴 (圖8) ,頗有古意。 我下午三點鐘上樓時,茶館內只有我一個客人,二十分鐘之後進來五組人 (圖9) ,其中兩組是外國洋人,據說洋客人常比本國客人多,可能是老茶館已在外國旅遊刊物上打出名號了吧! 我個人不敢喝濃茶,恐怕晚上睡不著,點了一壺「菊花茶」人民幣55元 (圖10) 。看到菜單上列有小吃品目,服務員介紹說「外婆家餛沌」是老茶館手工自製的,我便點來一客吃看看 (圖11) 。湯頭還合味,餛飩倒沒感覺特別,25元一晚在觀光區內的著名景點也不能算貴;只是我這土包子先前以為茶館僅供應茶水,配瓜子、糕點罷了,沒想到還能吃到餛飩小吃。 花費80元人民幣享受片刻滿室昔日上海風華氛圍 ( 圖12 , 13 , 14 , 15 ) ,我喜歡;況且菊花茶好好喝,餛飩也能填飽肚子呀! 上海老茶館牆上的一張泛黃彩色女明星玉照,引起我甚大興趣,特地仔細端詳一番,才發現:原來我是多麼孤陋寡聞,卅位大名星中,我僅只認識三位:「尤敏」、「胡蝶」、「白光」 (圖16) 。 花25元泡泡老茶館,感受、體驗一下昔日上海舊情調,是值得推薦的「上海老街」行程項目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上海老茶館」:地鐵10號線豫園站,上海市黃埔區方濱中路385號,電話021-53821202。

吃下碗粿魚羮就飽足了

「碗粿」及「虱目魚羮」是許多台灣人非常喜愛的小吃,適宜男女老幼當小吃或正餐食用。 碗粿是流行於台灣、華南、粵東的米食製品,有「甜碗粿」與「鹹碗粿」二種食品製作方法。做法簡易,在來米磨漿後以小火加熱,同時不停地攪拌米漿防止焦黑,迄米漿成三分糊稠狀時,盛入小碗內,甜碗粿加糖;鹹碗粿加入香菇、菜脯、蝦米、肉末、肉片、紅葱酥、滷蛋片續煮,拿筷子插入碗內,若不沾筷則粿熟可食。吃鹹碗粿時,淋上醬油膏、蒜泥、糖水、香蔴油更美味好吃。碗粿冷熱均宜,我比較喜歡吃涼碗粿,Q勁風味尤佳。台南縣「麻豆碗粿」聞名全台。 虱目魚羮製作也同樣簡單,材料:虱目魚漿、地瓜粉、太白粉、薑絲、蛋白、蒜頭酥、香菜、芹菜末;調味料、糖、塩、米酒、胡椒粉、烏醋、魚骨高湯;步驟:虱目魚肉去骨、皮、刺後打漿,加入地瓜粉、胡椒粉、米酒、塩拌勻備用,魚骨熬高湯,過濾後轉小火放入魚漿到鍋內,煮至浮起,把各種調味料勾芡後,灑上芹菜末、香菜、蒜頭酥便大功告成。 然而,「越簡單做的食物,越不容易做出特色」,在台北百家爭鳴的小吃戰場上,「小南鄭記碗粿」三十多年卻能依靠「台南鹹碗粿」及「虱目魚羮」兩味牢牢閂緊顧客的口腹,實在了不起。 1973年,第一代鄭椅祿習得台南道地的碗粿口味後,北上原萬華龍山商場設攤(現在龍山寺前廣場)賣「台南碗粿」,如今傳承到第三代經營。 「小南鄭記碗粿」使用在來米浸水泡四小時,米需二年以上舊米,磨漿加入蝦仁、赤肉、葱干、絞肉、蛋黃蒸煮,碗粿水分較少,Q度足,紮實彈勁,口感至佳,我媽也是製作碗粿高手,她說碗粿好不好吃?看碗粿上方中間有沒有「凹塌」痕跡,表示這碗粿水分少,米漿結構緊實,吃起來肯定彈Q爽口。 小南的虱目魚羮搭配碗粿,真是「絕配」,魚丸彈勁十足,羮湯透明清晰,加點烏醋,好耶! 碗粿40元加魚羮35元,一般食量的人已夠飽足了,真正「庶民食品」啦,但是我常見到開双B車的人外帶好幾套(小南工作人員稱「碗粿及魚羮各一」為「一套」,所以這種經濟實惠的食物似乎也可以名為「全民小吃」或「全民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小南鄭記碗粿」: 一、捷運板南線龍山寺站,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216號(萬華店) 二、捷運淡水線雙蓮站,大同區寧夏路68號(寧夏夜市民生西路口,寧夏店),電話:02-23060935

《廣州:後記》南方果然有甜味

人生在世必定都會嚐過「酸、甜、苦、辣」滋味,吾人飲食則可「去苦」而選擇盡嚐「酸、甜、鹹、辣」風味,這是做人的幸運,也是生活的樂趣。 自從2011年7月上旬,我展開進行「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系列考察計劃,迄今天(2011年11月28日)作者業已完成「東酸」、「西辣」、「南甜」、「北鹹」全部及「台灣」部分專輯,小計99篇文字及千張照片,預定下月底之前全部脫稿。作者有幸遍嚐人們期求的「酸、甜、鹹、辣」及「甘、香、酥、脆、麻、淡、鮮、爽、靭、嫩、硬、柔、軟、刺」等風味口感變化享受,實在福氣啦! 在數月的東闖西蕩,南奔北跑期間,遇到兩岸不少舊雨新知,或和他們閒聊或請教或交流或邀餐,真的獲益良多,我想「食衣住行育樂」六大人生最要緊事項中「食」,才是人人最容易、最樂意、最愜意交流的大事,兩岸的交流如果能更促進鼓勵從「飲食文化」方向來加大力度,應該是大家最樂觀其成的重點事項。尤其兩岸的「地方特色風味小吃」,由於兩岸人民原即係源於同種、同文、同語,台灣居民大多數先祖來自閩南,後來隨國民黨遷台之各省飲食文化又融入台灣飲食文化中,可以說兩岸的飲食文化存在著相當大程度的同質性,也有各自之差異性。作者本人在這數月中品嚐過數百家各種各類、各式各樣、各門各派兩岸餐館(絕大多數皆係室內用餐),似乎尚未有感覺難以下嚥情形,祇有「極喜、甚喜、頗喜、喜歡、尚喜、略喜、不喜」七個評價等級之分而已,係個人主觀認知,並非飲食文化之衝突或矛盾; 透過縝密仔細的觀察、體驗、比較、分析之後,我已經詳載或拍攝於各專輯之圖文中,表達對兩岸「歷史傳承、地理景觀、文化生態、經濟發展、社會現象」的異同觀點及心得,就教各方賢達指正。 中國華南地區潮濕溽熱,人們容易中毒生病,必須想辦法解除這項地理癥結,於是專家可以見到中國八大菜系中的「廣東菜系」及「福建菜系」(「粵」、「閩」菜系)不論大菜或小吃中,表現「酸、辣、鹹」之味道,雖有卻少,而於「甜」味則甚強調,蓋因「甜」味具驅濕、解熱、排毒功能也,閩粵等華南地區又盛產蔗糖,以故行走閩粵之境,甜品店舖攤販頗多,尤以廣州、香港、台灣大街小巷甜品及甜食店商特多,涼茶、糖水、龜苓膏、糕點、冰果、甜湯……隨處可吃到甘甜美味之冷熱各品,對「嗜甜族」而言,真是生活在幸福之都矣。 2011年11月份,我有18天生活在廣州、香港、澳門,其餘12天在台灣,兒子說:「爸爸遊走於兩岸四地。」他建議我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