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錦里滙集川味大菜小吃

「錦里」不僅是中外遊客愛逛的古代建築現代商業步行街,成都人有事沒事也同樣愛逛,有原因的。
.............................

|不如逛逛錦里美食~|

「錦里」和「武侯祠」連成一天片,兩個紅火觀光景點祇一牆之隔爾;但是成都人常逛錦里,卻很少進入武侯祠,或許為了陪伴到訪成都的親友,盡地主之誼才會不得不進入武侯祠。為什麼?因為進入武侯祠門票高達人民幣60元,進入錦里則一毛也不必花;而且看歷史古跡一次就夠了,逛錦里步行街有趣多啦。

我住武侯祠附近的旅棧,步行到那兩個地方,五分鐘內可達,買門票入武侯祠一次,約兩個小時便看夠了,倒是拍了不少照片。詳細走讀武侯祠的文物後,獲得很多新知識,譬如:

一、武侯祠是歷代唯一「君臣合祠」的祠廟,雖然武侯祠大門的匾額寫著「漢昭烈廟」四個燙金大字,可是人們卻稱「武侯祠」,對為臣的諸葛亮崇敬程度超過為君的劉備;此由參觀諸葛孔明塑像的人遠逾參觀劉備塑像多多的現象,便可了然於胸。

由此,似可引申到現代社會:「總統」不一定會比「總理」更獲得民眾的擁戴;「總經理」在公司職工心中的崇拜程度,可能超過「董事長」。

.............................

|遙想臥龍先生與牛爺爺|

二、第二進大門上的橫匾,有一個「明」字,其左邊的「日」多出一橫,變成「目」,是有緣故的,因為現在的武侯祠係清朝康熙年間重建,清初文字獄盛行,極忌諱出現「明朝」的「明」字,會被影射為「思明擁明」、「反清復明」,嚴重的話,可能人頭落地,甚或抄家滅族,因此題字者為避免遭殃,特將「日」改為「目」,解釋為「劉備目光正確,用人唯才」。

我應該慶幸:還好現在不時興文字獄,否則像我這樣喜愛舞文弄墨之輩,危殆矣!

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係諸葛亮所作,但後人常見的是拓碑在武侯祠牆上,由岳飛書寫的法法貼,聽導遊說:岳飛是邊寫邊哭,令人感動。

看岳飛的前後出師表書法,遙想當時他一定又感慨又激憤,我認為要想模仿岳飛的法書很困難,因為試想:有幾人提筆時能產生像他當時如此「壯烈」心情的呢?

我進去錦里數次,有時早上去,有時下午去,有時晚飯後進去裡面散散步,反正不要門票嘛,進去欣賞那些精緻園林、亭閣、橋榭、宅第,順便觀察遊人百態,覺得是一種愉快的享受。樂意一起分享的朋友,煩勞請自行觀賞我拍的照片。

步行街呈長形佈局,裡面各式各樣的花錢消費名堂蠻多,我當然最注意「吃」方面,尤其「小吃」更用心探尋,也如幾次在裡面吃美食享受,「大菜」、「小吃」、「零食」、「點心」、「茶園」「酒肆」、「咖啡館」……應有盡有,只要客倌帶足銀兩,想怎樣享口福都能辦到讓您滿意,當場吃或外帶饋贈親友都可以。

至於價錢嘛,觀光區索價高些是必然應體諒商家的,既來之則安之。
.............................

|族繁不及備載的錦里美食!|

下列小吃是我吃飽太閒,蒐集在錦里步行街能吃到的食品名稱,這些琳瑯滿目的食品商家號稱都是「著名川味小吃」,茲錄之供大家參考:

擔擔麵、香菇擔擔麵、清湯擔擔麵、雞湯擔擔麵、麻辣豆花、酸辣豆花、酥肉豆花、白味豆花、撒子豆花、牛肉豆花、甜豆花、豆腐蓮子、豆腐魚、豆腐乾、臭豆腐、麻辣豆腐、酸辣米線、麻辣米線、酸菜米線、肥腸米線、牛肉米線、鍋魁、耳片鍋魁、夫妻肺片鍋魁、雞米芽菜鍋魁、雞肉鍋魁、鮮肉鍋魁、大頭菜鍋魁、牛肉紅豆鍋魁、素粉、涼拌紅薯粉、肥腸粉、涼拌肥粉、醪糟蛋、醪糟黃、醪糟冰、雞肉燒賣、燒肉燒賣、鉢鉢雞、涼麵、煮涼粉、牛肉焦餅、銀耳羹、水果粥、蔬菜粥、玉米粥、皮蛋瘦肉粥、八寶粥、三大炮、酸辣牛雜湯、涼拌酸辣牛雜粉、鍾水餃、龍抄手、賴湯園、紅燒牛肉麵、紅味牛肉蕎麵、糯米藕、川貝燉雪梨、夫妻肺片、粉蒸牛肉、粉蒸排骨、竹葉牛肉、蜀竹香黃粑、混糟涼糕、香辣涼糕、蒸蒸糕、葉兒耙、老成都春捲、五糧春捲、油炸春捲、五香油茶、三合泥。

有人說,成都小吃族繁不及備載,至少超過二百種以上,現時市坊上「見得到,吃得著」有一百多種。

我相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武侯祠」、「錦里」:地鐵1號線天府廣場站,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NDA帶路大吃四方】精選好文
北鹹\北京小吃》及《匯集\台灣小吃》共119篇文章

熱門文章

終於吃到爛而不散的美味蹄花了!

據報導,「豬蹄」的膽固醇含量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章魚則其次,因此對我這年過六旬的人來說,豬蹄是我愛吃卻不敢太常吃的美味食物之一。可是幾位「老四川」卻一直建議我:一定要嚐嚐蹄花美味,才不虛此趟「川行」,並介紹我去成都青羊區的「老媽蹄花」或「廖老媽蹄花」享受美味。 想來,四川的「媽」真夠厲害,「秦媽火鍋」、「老媽蹄花」、「廖老媽蹄花」、「皇城老媽火鍋」……,凡是有個「媽」字號,烹製出來的食物,都不是蓋的美味!台灣人崇拜遍佈台灣島各地的四百座「台灣媽(祖)」,不知道「四川媽」是否一樣受到四川人崇拜? 既然「老四川」們這麼誇讚成都蹄花小吃,我當然恭敬不如從命,前往尋「老媽」找蹄花吃了,依照一位「老四川」給我的地址,並查證過一本2008年出版、2009年新版的旅遊書內的店家資料地址,「老媽蹄花庄」:成都市青羊區陝西街34附3號,我查閱過成都地圖,發現距離我的新旅棧並不遠(2011年10月15日-18日住一環路圈內的北面文殊院附近,19日-25日則為擴大對成都的深度瞭解,遷移同樣一環路圈內的南面武侯祠附近的旅棧),我一向喜歡走路運動,又想到:吃蹄花會產生高量膽固醇,走路會產生熱量減少膽固醇,又能順便欣賞沿路風光,便決定步行來回。 走到「陝西街34附3號」卻發現整排數家全都拉下鐵門,並顯出破舊模樣,問過不遠外的鄰近店家,才知「老媽蹄花」已經搬到斜對面;但我見到這家掛著「老媽蹄花總店」招牌的餐飲店環境,不禁擔心它的衛生安全問題,為恐胃腸遭殃(現場食客甚多,不少人坐到店前樹下人行道上,可見一定好吃,不過對我這台灣人的胃腸,我還是採取保守態度,四川人能適應四川土產細菌,而遠來的台灣人胃腸則不一定能適應呀!),避免水土不服,還是「走為上策」。 當我正拍完照片,準備離開時,一位路過的長者,好心的問我:「你要吃蹄花是不是?」,我點點頭又搖搖頭,他大概看得出我想吃蹄花,卻又不進入店內,好厲害的眼光!「過路口,」長者轉身指著我的背後說:「同是陝西街上,另一定『廖老媽蹄花店』也賣好吃蹄花。」 我謝過這位善良大爺,越過路口,走一小段路,果然看到「廖老媽蹄花」紅色招牌。 這家店舖窗明几淨,從外面便能看到裡面坐滿客人,連一張空桌也沒有,座無虛席。我看腕錶時間是12:15,好吃的餐廳這時爆滿是正常現象,便決定先到附近走走,待用餐時間稍過後再返回。 「廖老媽蹄花」正好位置在陝西路

重慶火鍋名滿全球

說起火鍋,很容易讓人馬上想到「麻辣火鍋」,而麻辣火鍋的代表即是「重慶火鍋」。 清朝道光年間,重慶才開始在筵席中出現火鍋,四川火鍋起源於重慶,有二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起源於重慶對岸江北。 挑擔賣肉販子將水牛肉臟洗淨煮熟後,牛肚牛肝切小塊,在擔頭置一具泥爐,爐上放分格的大洋鐵盆一隻,盆內滾燙麻鹹辣的鹵汁,招引河邊橋頭的勞力朋友圍擔,各人認定一格燙食,各吃多少食物算多少錢,做法經濟實惠,又增加體能熱量,自然受歡迎。 民國23年,重慶才有一家小飯館將挑擔火鍋給予高級化,從擔頭移轉到桌上,泥爐依然,分格鐵盆改做赤銅小鍋,鹵汁及沾醬則由食客自行選擇搭配。 第二種說法:起源於川南江城瀘州。 長江邊上的船工停船小米灘休息,升火做飯,為了驅逐寒氣,準備瓦罐做炊具,罐中盛湯,加入各種菜肴,添進花椒、辣椒以袪濕去寒,而食物又美味可口,於是流傳紮根在重慶,目前重慶的本土知名火鍋老品牌「橋頭火鍋」,便是如此流傳迄今。 民國26年迄民國34年的抗戰時期,各界官商社會聞人隨同國民政府入川,陪都重慶的火鍋特別興旺,軍統局特務頭子戴笠將在重慶擺過五百人的火鍋宴,用以炫耀威勢。民國38年重慶解放後,重慶的毛肚火鍋、清湯火鍋、鴛鴦火鍋更盛,成為重慶的著名風味小吃之一,不僅名滿全中國,甚至譽漫全世界。 究竟整個重慶市共有多少家火鍋店?沒人說得準,總在數千是錯不了的。中國各省市打著「重慶火鍋」店招牌處處可見著,估計全國的「重慶火鍋店」數量絕對以萬計,「重慶火鍋」名聲通四海是鐵的事實。 我這次的「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查訪計劃,到訪重慶只有短短幾天時間罷了,如何能在全市至少數千家重慶火鍋餐廳中,挑選出「必嚐」的店家?實在煞費苦心,相當難做決定,最後仍是求教於「老重慶」朋友。 「老重慶」建議我:不妨就近(我住的重慶行館座落解放碑附近)品嚐已有八十年歷史名氣的「重慶秦媽火鍋」名店,因為外地來重慶的旅客必會到「解放碑步行區」走走,「秦媽火鍋」解放碑店址即座落步行區內,店內明亮潔淨,可點選食材、點心、飲料、酒類達百種以上,榮獲「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華餐飲名店」稱號,它的特色「秦媽老火鍋」、「秦媽荔枝鍋」、「秦媽菊花鍋」被評選為「中國名火鍋」;服務態度也頗受好評。「老重慶」從事旅遊業,推介的餐飲店必屬上選無誤,我當即遵旨前往「秦媽火鍋」報到。 「秦媽火鍋」店的服務真週到,六位穿得典雅高貴制服工作人員列隊在店門口

一次嚐盡九家百年老字號北京小吃(下)

這裡食客真多,我雖在下午兩點多才到達,客人仍多,有些洋朋友也慕名而來,「門框胡同」 (圖13) 內的店舖全係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心裡真想「一次吃盡」全都點,但是品項實在太多,只好只點選幾樣北京小吃: ◎白水羊頭,20元 這是「羊頭馬」最叫座的招牌菜。 「白水羊頭」 (圖14) 是老北京小吃中的重要名品之一,聽說流傳逾千年,「羊頭馬」這老字號迄今業已傳到第七代子孫了。 「白水羊頭」顧名思義,即是取「羊頭」做原料,使用「白水」烹煮的食物。 (圖15) 原料羊頭非常考究,必須產自內蒙古(北京人稱為「口外」地區的兩歲,閹割過的白毛公山羊,因此這羊品種肉質特佳,細緻、嫩脆,既不膻不腥又富口感。) 烹煮方法尤其繁瑣,特重「火侯拿揑」,煮過火則肉爛,外觀不佳,賣相不好;煮欠火則肉硬,難從羊頭骨上剝下肉來。 這是一項屬於「秘製」類的手藝,看似簡單,其實不易,羊頭肉要製作成功率一般僅三成,也就是說三斤重量的羊頭,最後能完成「白水羊頭」食品一斤,已算幸運了。 我生平第一次吃到「羊頭馬」出品的「白水羊頭」,果真名不虛傳,一整盤首先便被掃光。 ◎甜麵茶,8元 (圖16) 因為「白水羊頭」的羊肉片上撒細鹽,嘴巴有點渴,喝下「茶湯李」的甜麵茶 (圖17) ,真舒服! 這和「甜麵茶」有些泥沙狀,吃起來味道與台灣的甜麵茶不一樣,喝慣台灣甜麵茶的人再來喝「茶湯李」的甜麵茶,有一種不一樣的特殊口感,值得一喝再喝。 ◎炒肝,5元 (圖18) 芶芡的豬腸加豬肝湯是也,許多非北京人多會誤會「炒肝」是一種「炒菜」,因為有個「炒字」的關係。 北京炒肝的歷史在各種「老北京小吃」中,算是比較短的品項,約一百年;但是北京人,包括現代年輕的北京人喜愛吃「炒肝」仍然大有人在,而且從早餐到晚餐,可見是有它的魅力存在。 一般北京人不叫「吃」炒肝,而說「喝」炒肝,既不用筷子,也不用刀子。「老北京」示範「喝炒肝」,係使用五根指尖托住碗底部,稍微旋轉瓷碗讓它傾斜,炒肝則自然流進嘴裡,細嚼一小口後,轉一下瓷碗再喝入一小口,姿態優雅怡人。 ◎門丁肉餅,4元/棗窩頭,3元 (圖19) /南瓜粥,5元 (圖20) 同一家店舖出品,門丁肉餅好吃,但我嫌它有點油膩,吃一個就夠了;棗窩頭:尖山形狀好看,乾乾的沒什麼味道,適合外出登山、釣魚等戶外活動的携帶充飢;南瓜粥沒有特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