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來一客「總理套餐」!

我有一個疑惑:為什麼上海是中國的「東」方最大城市,它的商業步行街叫做「南」京路;廣州明明是「南」方最大城市,它的商業步行街反而命名「北」京路?不知有讀友能替作者解此惑乎?

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歷史迄今百餘年,廣州的「北京路步行街」存在已逾千年,您相信嗎?

2002年夏天,政府在北京路步行街發現古道遺址,始於唐代,到民國年間,層層疊壓共11層,最下層是舖砂石的路面,距今地表深約3米,第10、9層舖磚路,屬於唐代道路,再上為五代南漢、宋、元、明、清時期舖置之道路層面。

廣州的北京路從唐代以迄民國年間,均係廣州城的中軸線。據「番禺縣誌」記載:「今北京路唐時有清海樓,南漢時在此疊石建雙闕,宋代改為雙門城樓,元代毀,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清化重修,稱「拱北樓」,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拆城開路,拱北樓遂平。」

這條千年古道兩側,迄今仍遺留頗多歷史珍貴遺產,例如現在座落在北京路最北端的那幢漂亮歐式古典建築物「廣東省財政廳」大廈,1915年奠基開工,1919年竣工使用,前身是明清兩個朝代時期的「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通稱「藩司衙門」,係朝廷派駐廣東省的最行政機關。),民國後做省財政廳辦公處。晚上透過燈光設計,所照射出的建築身影,真是亮眼。

在財政廳的左側「南越王宮博物館」已經開放民眾免費入館參觀,還正在大規模進行拓建中。參觀過館內的現代科技圖文說明,親眼目睹這些兩千多年前的史蹟、出土遺物,我才瞭解到原來廣州迄今已存在長達2200年了。遠從秦始皇時代便在廣州建城,館址就是「南越」及之後的「南漢」王朝的王宮所在處。

北京路旁的光明廣場購物中心地下一樓,展示南越國時期的「木構水閘」實物遺址,水閘底部北高南低,水由北向南流入珠江,此偉大水利工程建設,對防洪、防潮、排水功能貢獻至大,令人不禁對先賢的智慧、才能興起敬意。

還有一座位於惠福東路美食街上,緊鄰北京路口的一千多年「大佛古寺」,作者另文介紹。

北京路北端財政廳前面,有一家西餐廳,使我打破這幾個月進行「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計劃的慣例:「不進西餐廳。」

因為此計劃僅限以台灣海峽兩岸的大陸及台灣為目標地點,而兩岸均屬地圖上的「東」方,所以選定的特色小吃當然限定在「東」方飲食,排除「西」方餐點,「西餐廳」不列入考慮之內。

但是這家創立於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太平館西餐廳」,廣州最早出現的初具規模西餐館(可能也是兩岸最早期西餐廳之一)由於「特別有來頭」,讓我非特別提到本計劃五大單元(東酸、西辣、南甜、北鹹、台灣)總共百餘篇章中的一篇。

旅遊書及網上都有提到「周恩來總理與夫人鄧穎超在廣州太平館舉辦婚宴」我就是衝著這個資訊報導而踏進「太平館西餐廳」。

周總理出生及工作在這一岸,我於1949年出生在那一岸,我們無緣碰着,但是從各種介紹、報導、追思中,我極欽仰周總理的公忠體國,愛民如子,夙勤匪懈,尤其他和諸葛亮相同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表現,最令人感佩不已。我似乎從來看過或聽到有任何關於周總理的負面報導或評價,一個人活了一輩子,「活著」與「死後」皆能做到如周總理這樣,絕非容易之事。是以,我當然要去周總理辦婚宴的西餐廳吃吃看,同沾榮幸也。

可是,我翻閱「太平館」菜牌首頁,太平館並沒有提到曾「承辦周總理婚宴」的介紹,按常理來說,如果太平館曾經辦過如此天大榮幸的任務,一定會大加宣傳的,豈會這麼低調不張揚?菜牌上倒是有一張周總理的個人玉照及另一張周總理伉儷的合照(並非穿著喜服),我請教服務人員,「周總理的照片掛在哪裡?」,他說:「在三樓。」,我跑到三樓,只看到一張周總理的個人黑白照片而已。到底「周總理曾經在太平館辦過婚宴嗎?」?

我毫不考慮的向服務員說:「點『總理套餐』。」

陸續端來的和報導資訊說的:「總理套餐」內容物一樣:1.牛油麵包一個2.鷄蓉玉米濃湯3.金牌燒肥乳鴿4.特色鷄炒飯5.單色雪糕一個6.咖啡或奶茶(我選熱奶茶)。

沒想到牛油麵包這麼小,雪糕甚迷你,但柔沙綿細好吃,只有「金牌燒肥乳鴿」夠得上稱「金牌」,是用自家特調的醬汁上色後再油炸出爐,鴿體鴿肉頗細緻肥大,雙手帶上薄膜膠套剝著,慢慢細嚼慢嚥,口感相當鮮甜美味,其他的食品皆一般罷了。

收費:人民幣82元。

「太平館」是托周總理的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太平館西餐廳」:地鐵1、2號線公園前站,廣州巿越秀區北京路342號,電話:020-83321305 營業時間:11:00-23:00

熱門文章

《廣州:後記》南方果然有甜味

人生在世必定都會嚐過「酸、甜、苦、辣」滋味,吾人飲食則可「去苦」而選擇盡嚐「酸、甜、鹹、辣」風味,這是做人的幸運,也是生活的樂趣。 自從2011年7月上旬,我展開進行「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系列考察計劃,迄今天(2011年11月28日)作者業已完成「東酸」、「西辣」、「南甜」、「北鹹」全部及「台灣」部分專輯,小計99篇文字及千張照片,預定下月底之前全部脫稿。作者有幸遍嚐人們期求的「酸、甜、鹹、辣」及「甘、香、酥、脆、麻、淡、鮮、爽、靭、嫩、硬、柔、軟、刺」等風味口感變化享受,實在福氣啦! 在數月的東闖西蕩,南奔北跑期間,遇到兩岸不少舊雨新知,或和他們閒聊或請教或交流或邀餐,真的獲益良多,我想「食衣住行育樂」六大人生最要緊事項中「食」,才是人人最容易、最樂意、最愜意交流的大事,兩岸的交流如果能更促進鼓勵從「飲食文化」方向來加大力度,應該是大家最樂觀其成的重點事項。尤其兩岸的「地方特色風味小吃」,由於兩岸人民原即係源於同種、同文、同語,台灣居民大多數先祖來自閩南,後來隨國民黨遷台之各省飲食文化又融入台灣飲食文化中,可以說兩岸的飲食文化存在著相當大程度的同質性,也有各自之差異性。作者本人在這數月中品嚐過數百家各種各類、各式各樣、各門各派兩岸餐館(絕大多數皆係室內用餐),似乎尚未有感覺難以下嚥情形,祇有「極喜、甚喜、頗喜、喜歡、尚喜、略喜、不喜」七個評價等級之分而已,係個人主觀認知,並非飲食文化之衝突或矛盾; 透過縝密仔細的觀察、體驗、比較、分析之後,我已經詳載或拍攝於各專輯之圖文中,表達對兩岸「歷史傳承、地理景觀、文化生態、經濟發展、社會現象」的異同觀點及心得,就教各方賢達指正。 中國華南地區潮濕溽熱,人們容易中毒生病,必須想辦法解除這項地理癥結,於是專家可以見到中國八大菜系中的「廣東菜系」及「福建菜系」(「粵」、「閩」菜系)不論大菜或小吃中,表現「酸、辣、鹹」之味道,雖有卻少,而於「甜」味則甚強調,蓋因「甜」味具驅濕、解熱、排毒功能也,閩粵等華南地區又盛產蔗糖,以故行走閩粵之境,甜品店舖攤販頗多,尤以廣州、香港、台灣大街小巷甜品及甜食店商特多,涼茶、糖水、龜苓膏、糕點、冰果、甜湯……隨處可吃到甘甜美味之冷熱各品,對「嗜甜族」而言,真是生活在幸福之都矣。 2011年11月份,我有18天生活在廣州、香港、澳門,其餘12天在台灣,兒子說:「爸爸遊走於兩岸四地。」他建議我這個

台灣著名小吃麻油雞

台灣婦女坐月子期間必吃的「麻油雞」是台灣重要的名小吃之一,但是愛吃麻油雞的,可不限於台灣婦女,台灣男人愛吃麻油雞的「程度」及「數量」似乎不會比台灣女人,作者就是其中一個愛吃麻油雞的男人。 「麻油雞」顧名思義其主要材料便是「麻油」及「雞」,配料:薑、米酒、味精、冰糖,烹製方法與另一項台灣著名特色風味小吃「薑母鴨」大致雷同,只是薑母鴨可以隨意加入其他菜品,例如豆皮、豆芽、高麗菜、菠菜、鹹菜、茼蒿菜、青江菜……,而麻油雞則很單純,不另加其他菜品,頂多覺得味道不夠時,再添加一點米酒或麻油。 盛暑之季,少人吃麻油雞,因為麻油及米酒皆會引起火氣,身體一上火,則會口乾舌燥,吃太過多麻油雞嚴重時會流鼻血;冬天時節,來碗麻油雞暖身補體,是最佳食品,愈冷吃起來愈吃愈過癮。女性坐月子期間,身體比較虛弱,吃麻油雞來溫補體力最適宜,並且這道食物良品富含蛋白質等營養素,所需花費成本不算太高,因此普受歡迎。 有一家專營「麻油食物」的老店舖,提供的麻油系列產品頗多:麻油雞、麻油赤肉湯、麻油腰子湯、乾麻油腰子、乾麻油豬肝、麻油下水湯、麻油豬心湯、麻油豬肝湯、麻油米血、麻油鮮魚湯……,這家鄰近台北市中山北路,座落捷運蘆洲線中山國小站(民權東路出入口)的「阿圖麻油雞」老字號,從1974年營業迄今36年,打出「麻油雞專賣」好口碑,2008年「台灣麻油雞節」當選為「全國最夯麻油雞店」,報導中說,去吃阿圖麻油雞,不管冬夏,天天皆需排隊等候輪號,據說單單阿圖的招牌「麻油雞」一項,夏季日賣300碗,進入寒冬,每天銷售500碗以上,連同其他麻油系列及人蔘雞、四物雞、香菇雞……產品,每日出貨數千碗,令人咋舌的業績耶。 誰說「賣小吃不能賺大錢」? 「阿圖麻油雞」店收錢有給統一發票,是「優良納稅商店」,這在一般小吃店多採「免用統一發票」情形是少見,可能這種「驚人」的業績,地點又座落在繁榮的中山區境內,老早以前就被稅捐處盯上了,要想漏開發票也難。 2011年12月4日,我專程在上午11點鐘「阿圖麻油雞」公告的開店之際便趕去,還未到店門口,已見有人在櫃檯前排隊,趕緊三步併兩步快速去加入隊伍,拿到發票和號碼,到隔鄰的座位等候:「麻油雞」110元、麻油麵線35元、燙青菜30元。 很快地,這三樣好吃食物端上來,麻油雞是招牌貨,其香醇美味自不殆言,尤其讚賞的是雞肉肉質纖維緊實,口感至佳,不像我常吃到一些便宜的麻油雞,雞肉爛爛的,吃一

吳抄手的抄手超棒!

「抄手」和「擔擔麵」都是四川著名的小吃,台北市繁榮的忠孝東路有一家「吳抄手」,知名度頗大,我去吃過幾回,覺得不錯。我當然知道「吳抄手」淵源來自四川,上網查過知道,原來成都的吳抄手先有名,重慶的吳抄手後來居上,並且好吃程度超過成都吳抄手,便很想嚐嚐重慶吳抄手到底好吃到什麼程度? 重慶吳抄手位置極佳,座落解放碑附近,通常名店總是在用餐時間特別擁擠,因此我選了下午四點鐘(特地摘下手錶拍照為證)午晚餐的中間空檔時間前往,店裡還是坐滿三分之一左右,不時有客人進進出出,其生意紅火程度可想而知。 招牌抄手一定是首選,我點了不上火(不辣)的「雞湯抄手」12元,另外價目表上有「陳皮兔丁」及「幻影牛肉」,兔丁是四川常見的名小吃之一,我吃過兔頭,並且是由最著名的兔頭名店「老媽兔頭」製作,惟尚未吃過兔丁,當然要點一份「陳皮兔丁」18元品嚐;袋裝「幻影牛肉」在四川特產行皆陳列於明顯架上,可見是川味名產之一,斷不可錯失領略美味機會。 呵,吳抄手的「雞湯抄手」果真如網友們大力推薦的好好吃,美味得不得了。獲得政府頒給「中華名小吃」、「餐飲名店」、「風味小吃」、「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烹調術認定」,名不虛傳。 「抄手」在廣東,稱為「雲吞」,江南地區叫「餛飩」,不過那也不一定,我上個月(2011年9月)在北京吃的天下美味之一「餛飩侯」;台灣則名稱有稱「雲吞」,有叫「餛飩」,不一而定,怎麼稱呼皆可,反正大家都知道「雲吞」、「餛飩」均是同一樣食物。 一般製作餛飩,是將餡入皮後,對「邊」折而包之,重慶採對「角」折後包於其中,好像一個人兩隻手交叉抄著抱在胸口的模樣。 清朝末年,重慶的大街小巷已經有不少賣抄手攤販,民國初期,四川省境內以成都青石橋「吳抄手」最負盛名,重慶有一位名叫李文生的人,夥同另外四位朋友借成都吳抄手的超高人氣,在重慶開起「吳抄手」餐食店,由於冀盼生意興旺,選料極講究,使用上等麵粉做麵皮,精選豬背柳加金鈎等各種配料做成極品抄手,重慶吳抄手吃來滑順鮮美,細皮嫩肉,討人歡喜,品種又能創新多樣式:清湯、紅湯、雞湯、牛臊抄手等等,味佳品多,一炮而紅,更進一步研發出其他吳抄手系列招牌小吃:怪味雞、白斬雞、雞汁鍋貼、素椒雜醬麵……,更紅更火。 重慶吳抄手的雞湯抄手,「抄手」美味,被我吃光光;「雞湯」好喝,也被我喝乾淨,一點不剩。坦白說,這樣質量的食品,一碗在台北賣新台幣一百元(人民幣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