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岸小吃 , 總目錄

兩岸小吃 , 總目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酸:上海小吃 專輯》


1.[前言] 大菜好吃,小吃美味又迷人!
2.只為小吃才去豫園
3.沒吃過小雞小鴨,肯定會終生遺憾!
4.濃油赤醬的上海素食小吃
5.我寧願吃鴨王小吃,不吃鴨王大餐
6.王家沙上海小吃點心總匯
7.非去不可的雲南南路老字號美食街
8.一人只花56元!沒搞錯吧?
9.要進去國際飯店咖啡廊坐一下
10.花小錢就能在南京路步行街品嚐高檔小吃
11.老上海弄堂小館經濟實惠
12.美食天堂的美食來自五湖四海
13.小吃便宜到不行的大菜館「杏花樓」
14.上海民眾的早餐
15.台灣小吃在上海發光
16.一定要順便逛逛這條路
17.西施吃的豆花
18.新天地沒有小吃,只有「貴」!
19.老茶館有上海小吃可點選
20.[後記] 上海小吃:花小錢,大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辣:成都小吃 專輯》


1.[前言] 麻辣風味征服味蕾
2.「成都擔擔麵」我吃不膩
3.吳抄手的抄手超棒
4.「重慶火鍋」大戰「成都火鍋」
5.火鍋經
6.終於吃到爛而不散的美味蹄花了!
7.錦里匯集川味大菜小吃
8.40元吃14道四川著名小吃
9.重慶火鍋,名滿全球!
10.超好吃的特色小湯圓
11.我嚥不下道地的麻婆豆腐
12.渝菜老字號「山城羊肉鍋」
13.千年古寺,盡皆美味
14.川菜也有不辣的
15.走在古代貴人及平民巷子裡的滋味
16.江北老灶火鍋
17.吃免驚啦!
18.小館子經濟實惠
19.美味兔頭小吃
20.這樣的早餐,我很滿意
21.想嚐嚐「勾魂麵」嗎?
22.韓包子比狗不理包子好吃
23.走了一小時才找到早餐館子
24.台灣小吃能在西部發光嗎?
25.[後記] 我盡力做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甜:廣州小吃 專輯》


1.[前言] 食在廣州
2.真不是蓋的銀記腸粉
3.餛飩麵之王
4.廣州「湯丸王」
5.港式粵式飲茶有情趣
6.第一棒的牛腩
7.百年酒樓「陶陶居」
8.私房菜物美價廉
9.乳鴿真的美味
10.「南」信是名不虛傳的「甜」品專家
11.古寺素食好滋味
12.我比較喜歡香港蓮香樓的氣氛
13.日賣萬個煎餃的百年「八珍」
14.來一客「總理套餐」!
15.水泥叢林裡的千年綠洲
16.廣州到處見得到珍奶仙跡林
17.墨魚丸會彈跳喔!
18.您吃過「甘甜味」的炸醬麵嗎?
19.尖沙咀,好吃的多多!
20.花這麼少的錢竟然吃如此豐盛
21.到香港,怎能不吃海鮮?
22.甜品之都
23.香港的晨間茶餐廳
24.高貴的香港功德林素食
25.澳門有什麼特色小吃
26.[後記] 南方果然有甜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鹹:北京小吃 專輯》


1.[前言] 叫北京小吃:「天下第一多!」
2.一次嚐盡九家百年老字號北京小吃
3.有70種以上北京小吃的著名小吃店
4.王府井小吃街豈可不去?
5.欲罷不能而再訪九門
6.最好不要一個人去「東來順」吃涮羊鍋
7.老北京小吃都在「都一處」啦!
8.正宗北京菜的龍頭「東興樓」
9.北京「壹条龙」與台北「一條龍」有何不同?
10.您不會只想去前門吃一次吧?
11.六百年「便宜」坊不賣「便宜」烤鴨?
12.「餛飩」能做得這麼好吃,我服了!
13.「狗不理包子」賣的是品牌價值
14.北京早餐小吃
15.「台灣小吃」拼「北京小吃」
16.傳說中的「南來順」?
17.我嚐到北京的優質素菜館
18.[後記] 北京小吃萬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匯合:台灣小吃 專輯》


1.[前言] 台灣小吃最精采
2.萬華兩家半世紀粥店
3.連賣九十年魷魚羹炒米粉
4.最受歡迎的蚵仔煎
5.吃下碗粿魚羹就飽足了
6.越臭越香的臭豆腐
7.台灣本土特色小吃肉圓
8.台北冰果特色老店
9.煎虱目魚腸
10.圓環滷肉飯雙雄
11.黑白切了115年
12.超級蚵腸麵線
13.台灣著名小吃麻油雞
14.薑母鴨是冬天裡的一把火
15.進補聖品羊肉爐
16.牛肉麵王國
17.精緻圓仔湯燒麻糬
18.我常吃的基隆廟口三味
19.台灣土產珍珠奶茶享譽全球
20.會讓人啃上癮的藥燉排骨
21.式樣逾兩百種的素食總匯
22.菜粽比肉粽好吃
23.蓮藕汁是我的最愛
24.90年的香腸熟肉店
25.不能不吃的炒鱔魚
26.擔仔麵創始店
27.三義賴新魁,你太夯了!
28.物超所值的山村客家菜館
29.東部名吃:卜肉、糕渣
30.[後記] 有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酸\上海小吃》與《西辣\成都小吃》,《南甜\廣州小吃》,
《北鹹\北京小吃》及《匯合\台灣小吃》共119篇文章

熱門文章

老茶館有上海小吃可點選

「上海老街」上有兩家老茶館很有名,兩家距離頗近,一家叫「老上海茶館」 (圖1) ,另一家是「春風得意樓」 (圖2) 。這次我挑選「老上海茶館」,下回將到鄰近的「春風得意樓」,瞧瞧這家光緒時代就創立在上海最早、最大的茶樓。 (圖3) 老上海茶館一樓門口小小的 (圖4) ,上到二樓,整間長條形的空間約放置十組座位 ( 圖5 , 6 ) ,樓梯口側立一座老式木製櫃台,放置舊式電話、檯燈 (圖7) ,兩人組樂隊拉絃彈琴 (圖8) ,頗有古意。 我下午三點鐘上樓時,茶館內只有我一個客人,二十分鐘之後進來五組人 (圖9) ,其中兩組是外國洋人,據說洋客人常比本國客人多,可能是老茶館已在外國旅遊刊物上打出名號了吧! 我個人不敢喝濃茶,恐怕晚上睡不著,點了一壺「菊花茶」人民幣55元 (圖10) 。看到菜單上列有小吃品目,服務員介紹說「外婆家餛沌」是老茶館手工自製的,我便點來一客吃看看 (圖11) 。湯頭還合味,餛飩倒沒感覺特別,25元一晚在觀光區內的著名景點也不能算貴;只是我這土包子先前以為茶館僅供應茶水,配瓜子、糕點罷了,沒想到還能吃到餛飩小吃。 花費80元人民幣享受片刻滿室昔日上海風華氛圍 ( 圖12 , 13 , 14 , 15 ) ,我喜歡;況且菊花茶好好喝,餛飩也能填飽肚子呀! 上海老茶館牆上的一張泛黃彩色女明星玉照,引起我甚大興趣,特地仔細端詳一番,才發現:原來我是多麼孤陋寡聞,卅位大名星中,我僅只認識三位:「尤敏」、「胡蝶」、「白光」 (圖16) 。 花25元泡泡老茶館,感受、體驗一下昔日上海舊情調,是值得推薦的「上海老街」行程項目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上海老茶館」:地鐵10號線豫園站,上海市黃埔區方濱中路385號,電話021-53821202。

吃下碗粿魚羮就飽足了

「碗粿」及「虱目魚羮」是許多台灣人非常喜愛的小吃,適宜男女老幼當小吃或正餐食用。 碗粿是流行於台灣、華南、粵東的米食製品,有「甜碗粿」與「鹹碗粿」二種食品製作方法。做法簡易,在來米磨漿後以小火加熱,同時不停地攪拌米漿防止焦黑,迄米漿成三分糊稠狀時,盛入小碗內,甜碗粿加糖;鹹碗粿加入香菇、菜脯、蝦米、肉末、肉片、紅葱酥、滷蛋片續煮,拿筷子插入碗內,若不沾筷則粿熟可食。吃鹹碗粿時,淋上醬油膏、蒜泥、糖水、香蔴油更美味好吃。碗粿冷熱均宜,我比較喜歡吃涼碗粿,Q勁風味尤佳。台南縣「麻豆碗粿」聞名全台。 虱目魚羮製作也同樣簡單,材料:虱目魚漿、地瓜粉、太白粉、薑絲、蛋白、蒜頭酥、香菜、芹菜末;調味料、糖、塩、米酒、胡椒粉、烏醋、魚骨高湯;步驟:虱目魚肉去骨、皮、刺後打漿,加入地瓜粉、胡椒粉、米酒、塩拌勻備用,魚骨熬高湯,過濾後轉小火放入魚漿到鍋內,煮至浮起,把各種調味料勾芡後,灑上芹菜末、香菜、蒜頭酥便大功告成。 然而,「越簡單做的食物,越不容易做出特色」,在台北百家爭鳴的小吃戰場上,「小南鄭記碗粿」三十多年卻能依靠「台南鹹碗粿」及「虱目魚羮」兩味牢牢閂緊顧客的口腹,實在了不起。 1973年,第一代鄭椅祿習得台南道地的碗粿口味後,北上原萬華龍山商場設攤(現在龍山寺前廣場)賣「台南碗粿」,如今傳承到第三代經營。 「小南鄭記碗粿」使用在來米浸水泡四小時,米需二年以上舊米,磨漿加入蝦仁、赤肉、葱干、絞肉、蛋黃蒸煮,碗粿水分較少,Q度足,紮實彈勁,口感至佳,我媽也是製作碗粿高手,她說碗粿好不好吃?看碗粿上方中間有沒有「凹塌」痕跡,表示這碗粿水分少,米漿結構緊實,吃起來肯定彈Q爽口。 小南的虱目魚羮搭配碗粿,真是「絕配」,魚丸彈勁十足,羮湯透明清晰,加點烏醋,好耶! 碗粿40元加魚羮35元,一般食量的人已夠飽足了,真正「庶民食品」啦,但是我常見到開双B車的人外帶好幾套(小南工作人員稱「碗粿及魚羮各一」為「一套」,所以這種經濟實惠的食物似乎也可以名為「全民小吃」或「全民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小南鄭記碗粿」: 一、捷運板南線龍山寺站,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216號(萬華店) 二、捷運淡水線雙蓮站,大同區寧夏路68號(寧夏夜市民生西路口,寧夏店),電話:02-23060935

《廣州:後記》南方果然有甜味

人生在世必定都會嚐過「酸、甜、苦、辣」滋味,吾人飲食則可「去苦」而選擇盡嚐「酸、甜、鹹、辣」風味,這是做人的幸運,也是生活的樂趣。 自從2011年7月上旬,我展開進行「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系列考察計劃,迄今天(2011年11月28日)作者業已完成「東酸」、「西辣」、「南甜」、「北鹹」全部及「台灣」部分專輯,小計99篇文字及千張照片,預定下月底之前全部脫稿。作者有幸遍嚐人們期求的「酸、甜、鹹、辣」及「甘、香、酥、脆、麻、淡、鮮、爽、靭、嫩、硬、柔、軟、刺」等風味口感變化享受,實在福氣啦! 在數月的東闖西蕩,南奔北跑期間,遇到兩岸不少舊雨新知,或和他們閒聊或請教或交流或邀餐,真的獲益良多,我想「食衣住行育樂」六大人生最要緊事項中「食」,才是人人最容易、最樂意、最愜意交流的大事,兩岸的交流如果能更促進鼓勵從「飲食文化」方向來加大力度,應該是大家最樂觀其成的重點事項。尤其兩岸的「地方特色風味小吃」,由於兩岸人民原即係源於同種、同文、同語,台灣居民大多數先祖來自閩南,後來隨國民黨遷台之各省飲食文化又融入台灣飲食文化中,可以說兩岸的飲食文化存在著相當大程度的同質性,也有各自之差異性。作者本人在這數月中品嚐過數百家各種各類、各式各樣、各門各派兩岸餐館(絕大多數皆係室內用餐),似乎尚未有感覺難以下嚥情形,祇有「極喜、甚喜、頗喜、喜歡、尚喜、略喜、不喜」七個評價等級之分而已,係個人主觀認知,並非飲食文化之衝突或矛盾; 透過縝密仔細的觀察、體驗、比較、分析之後,我已經詳載或拍攝於各專輯之圖文中,表達對兩岸「歷史傳承、地理景觀、文化生態、經濟發展、社會現象」的異同觀點及心得,就教各方賢達指正。 中國華南地區潮濕溽熱,人們容易中毒生病,必須想辦法解除這項地理癥結,於是專家可以見到中國八大菜系中的「廣東菜系」及「福建菜系」(「粵」、「閩」菜系)不論大菜或小吃中,表現「酸、辣、鹹」之味道,雖有卻少,而於「甜」味則甚強調,蓋因「甜」味具驅濕、解熱、排毒功能也,閩粵等華南地區又盛產蔗糖,以故行走閩粵之境,甜品店舖攤販頗多,尤以廣州、香港、台灣大街小巷甜品及甜食店商特多,涼茶、糖水、龜苓膏、糕點、冰果、甜湯……隨處可吃到甘甜美味之冷熱各品,對「嗜甜族」而言,真是生活在幸福之都矣。 2011年11月份,我有18天生活在廣州、香港、澳門,其餘12天在台灣,兒子說:「爸爸遊走於兩岸四地。」他建議我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