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京:前言》叫北京小吃「天下第一多」!

絕大多數的人都喜愛旅行,旅遊異地能夠「體驗」到生活在異地人們的日常「食衣住行育樂」樂趣;但是,不論「團體旅行」或「固別旅行」的費用,經過分析,占最大支出的永遠是「交通」(行)項目,包含機票、高鐵、鐵公路、遊覽車、計程車、客運等,通常這項「行」方面的經費會佔掉全部旅行總費用60%以上,甚至高達70%以上(旅遊旺季期間);「住宿」費用至少20%,旺季的旅館更是一房難求,「住」方面去掉旅行總費用20%以上是經常發生的現象;再需扣除門票、導遊等各項旅行支出,則「食」能占幾何?

況且一趟旅行下來,機票可能只買往返一次,一天也慬睡一覺,付一次住宿費;然而,請問:有多少人能夠一天不吃三餐?能天天只進食一餐或兩餐嗎?

理論上,「吃」應該最重要,生活中的「食」係排在「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需求之首;可是實際發生在一般人的旅行中,「吃」的經費往往最少,因為旅行總經費中的「行」+「住」已經佔去絕大部份了,每天三餐,全程下來極可能只能被壓縮到只佔可憐兮兮的10%以下,真的「三餐併兩餐」,「隨便買隨便吃」、「療饑解餓」……。想吃旅遊當地的「大菜」根本受限於經費不足,難以奢求,若能嚐到當地特色小吃,也就心滿意足了。

於是我矢願完成「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系列的「提供資訊」+「報導感想」給廣大旅行同好參考,「提供資訊」僅只行「客觀事實陳述」,「報導感想」則做「主觀心得回應」,需要添加「知識」、「經驗」及「智慧」的綜合研判因素在內。

「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系列,在中國方面,包括四個部分,中國菜以「四大風味」、「八大菜系」涵蓋之,而這「四大風味」由「八大菜系」構成。

「四大風味」與「八大菜系」之關係:

東酸:蘇(江蘇)菜、浙(浙江)菜、徽(安徽)菜三大菜系形成,以「上海菜」為代表。

西辣:川(四川)菜、湘(湖南)菜二大菜系形成,以「成都菜」為代表。,

南甜:粵(廣東)菜、閩(福建)菜二大菜系形成,以「廣東菜」為代表。

北鹹:魯(山東)菜系形成,以「北京菜」為代表。

因此這系列環繞「東酸」、「西辣」、「南甜」、「北鹹」四大主題風味而發揮,七、八月我花費16天完成「遊上海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考察之行,將「東酸」特色風味小吃舖陳並將「體驗」、「感受」、「心得」傳達給廣大讀友參考;九月我花費18天(因為北京小吃太豐富)進行「遊北京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考察工作。

依據網路及書籍資料,「北京小吃」最興盛時期高達二百品種,目前還有小吃名稱可考的公認小吃品種至少有百餘種,坊間仍能見到約七、八十種,實在品項眾多。要想把大多數的北京小吃嚐遍談何容易?但是為了「詳實」起見,仍然要盡力而為;又因為貧富人口結構原即是呈現金字塔狀態,富人只佔少數,大多數民眾畢竟屬於「沒錢人」,旅遊之際,所剩無幾的幾文餐飲費用更須珍惜使用,所以關於「如何到達」這些美味精選特色小吃之地點,我仍然和進行「遊上海必嚐精選特色小吃」工作之時,同樣堅持「三要原則」:

一、行前用心做廣泛及深度功課,參考資料包括:網路資訊及報導、報刊雜誌書籍內容、親友、同學、台商、當地「老北京」的意見,我過去數度赴北京時的親身體驗與心得等,尤其特留意具有「風味特色」和「代表性」北京小吃。

二、以一餐3~6道菜,一人平均餐費約人民幣50元(2011年9月人民幣1元換新台幣4.6元),如果多人合吃則人均餐費自然降低。

三、餐館原則上選擇座落在北京環狀地鐵交通線的地鐵站出口附近,步行約五分鐘至十分鐘可到達,並且盡量報導餐飲「中華老字號」、「百年老店」或著名或甚受北京民眾或旅客喜愛的有供應北京小吃餐館。

享用「大菜」是貴族富人們的經常特權,一般市井小民們則以「小吃」為主做食物選擇,可以稱小吃為「庶民餐飲」;但是王公貴族、富商巨賈、社會賢達等等三不五時也會想品嚐小吃風味,因此,其實「小吃」,不僅是「庶民餐飲」,而是完完全全的「全民食物」。

旅人在異地尋覓「精選特色小吃」是很重要,很迫切的渴望需求,我完成「東酸」代表的「遊上海必嚐精選特色小吃」及「北鹹」代表的「遊北京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考察之行後,將繼續進行「南甜」代表的「遊廣州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西辣」代表的「遊成都必嚐精選特色小吃」及「遊台灣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考察之行,希望大家都能只花費最少金錢卻能輕易嚐到各地風味各異的精選代表性特色小吃。期待大家給我支持,給我鼓勵!感謝。

熱門文章

終於吃到爛而不散的美味蹄花了!

據報導,「豬蹄」的膽固醇含量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章魚則其次,因此對我這年過六旬的人來說,豬蹄是我愛吃卻不敢太常吃的美味食物之一。可是幾位「老四川」卻一直建議我:一定要嚐嚐蹄花美味,才不虛此趟「川行」,並介紹我去成都青羊區的「老媽蹄花」或「廖老媽蹄花」享受美味。 想來,四川的「媽」真夠厲害,「秦媽火鍋」、「老媽蹄花」、「廖老媽蹄花」、「皇城老媽火鍋」……,凡是有個「媽」字號,烹製出來的食物,都不是蓋的美味!台灣人崇拜遍佈台灣島各地的四百座「台灣媽(祖)」,不知道「四川媽」是否一樣受到四川人崇拜? 既然「老四川」們這麼誇讚成都蹄花小吃,我當然恭敬不如從命,前往尋「老媽」找蹄花吃了,依照一位「老四川」給我的地址,並查證過一本2008年出版、2009年新版的旅遊書內的店家資料地址,「老媽蹄花庄」:成都市青羊區陝西街34附3號,我查閱過成都地圖,發現距離我的新旅棧並不遠(2011年10月15日-18日住一環路圈內的北面文殊院附近,19日-25日則為擴大對成都的深度瞭解,遷移同樣一環路圈內的南面武侯祠附近的旅棧),我一向喜歡走路運動,又想到:吃蹄花會產生高量膽固醇,走路會產生熱量減少膽固醇,又能順便欣賞沿路風光,便決定步行來回。 走到「陝西街34附3號」卻發現整排數家全都拉下鐵門,並顯出破舊模樣,問過不遠外的鄰近店家,才知「老媽蹄花」已經搬到斜對面;但我見到這家掛著「老媽蹄花總店」招牌的餐飲店環境,不禁擔心它的衛生安全問題,為恐胃腸遭殃(現場食客甚多,不少人坐到店前樹下人行道上,可見一定好吃,不過對我這台灣人的胃腸,我還是採取保守態度,四川人能適應四川土產細菌,而遠來的台灣人胃腸則不一定能適應呀!),避免水土不服,還是「走為上策」。 當我正拍完照片,準備離開時,一位路過的長者,好心的問我:「你要吃蹄花是不是?」,我點點頭又搖搖頭,他大概看得出我想吃蹄花,卻又不進入店內,好厲害的眼光!「過路口,」長者轉身指著我的背後說:「同是陝西街上,另一定『廖老媽蹄花店』也賣好吃蹄花。」 我謝過這位善良大爺,越過路口,走一小段路,果然看到「廖老媽蹄花」紅色招牌。 這家店舖窗明几淨,從外面便能看到裡面坐滿客人,連一張空桌也沒有,座無虛席。我看腕錶時間是12:15,好吃的餐廳這時爆滿是正常現象,便決定先到附近走走,待用餐時間稍過後再返回。 「廖老媽蹄花」正好位置在陝西路

重慶火鍋名滿全球

說起火鍋,很容易讓人馬上想到「麻辣火鍋」,而麻辣火鍋的代表即是「重慶火鍋」。 清朝道光年間,重慶才開始在筵席中出現火鍋,四川火鍋起源於重慶,有二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起源於重慶對岸江北。 挑擔賣肉販子將水牛肉臟洗淨煮熟後,牛肚牛肝切小塊,在擔頭置一具泥爐,爐上放分格的大洋鐵盆一隻,盆內滾燙麻鹹辣的鹵汁,招引河邊橋頭的勞力朋友圍擔,各人認定一格燙食,各吃多少食物算多少錢,做法經濟實惠,又增加體能熱量,自然受歡迎。 民國23年,重慶才有一家小飯館將挑擔火鍋給予高級化,從擔頭移轉到桌上,泥爐依然,分格鐵盆改做赤銅小鍋,鹵汁及沾醬則由食客自行選擇搭配。 第二種說法:起源於川南江城瀘州。 長江邊上的船工停船小米灘休息,升火做飯,為了驅逐寒氣,準備瓦罐做炊具,罐中盛湯,加入各種菜肴,添進花椒、辣椒以袪濕去寒,而食物又美味可口,於是流傳紮根在重慶,目前重慶的本土知名火鍋老品牌「橋頭火鍋」,便是如此流傳迄今。 民國26年迄民國34年的抗戰時期,各界官商社會聞人隨同國民政府入川,陪都重慶的火鍋特別興旺,軍統局特務頭子戴笠將在重慶擺過五百人的火鍋宴,用以炫耀威勢。民國38年重慶解放後,重慶的毛肚火鍋、清湯火鍋、鴛鴦火鍋更盛,成為重慶的著名風味小吃之一,不僅名滿全中國,甚至譽漫全世界。 究竟整個重慶市共有多少家火鍋店?沒人說得準,總在數千是錯不了的。中國各省市打著「重慶火鍋」店招牌處處可見著,估計全國的「重慶火鍋店」數量絕對以萬計,「重慶火鍋」名聲通四海是鐵的事實。 我這次的「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查訪計劃,到訪重慶只有短短幾天時間罷了,如何能在全市至少數千家重慶火鍋餐廳中,挑選出「必嚐」的店家?實在煞費苦心,相當難做決定,最後仍是求教於「老重慶」朋友。 「老重慶」建議我:不妨就近(我住的重慶行館座落解放碑附近)品嚐已有八十年歷史名氣的「重慶秦媽火鍋」名店,因為外地來重慶的旅客必會到「解放碑步行區」走走,「秦媽火鍋」解放碑店址即座落步行區內,店內明亮潔淨,可點選食材、點心、飲料、酒類達百種以上,榮獲「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華餐飲名店」稱號,它的特色「秦媽老火鍋」、「秦媽荔枝鍋」、「秦媽菊花鍋」被評選為「中國名火鍋」;服務態度也頗受好評。「老重慶」從事旅遊業,推介的餐飲店必屬上選無誤,我當即遵旨前往「秦媽火鍋」報到。 「秦媽火鍋」店的服務真週到,六位穿得典雅高貴制服工作人員列隊在店門口

《西辣:前言》麻辣風味征服味蕾

「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系列,含括「東酸(以上海為代表)」,「西辣(以成都為代表)」、「南甜(以廣州為代表)」、「北鹹(以北京為代表)」、「滙合(以台灣為代表)」,其中祇有「西辣」的地理位置在西方,其餘的「東酸」、「南甜」、「北鹹」、「滙合」均位在東方。 中國西部群山圍繞,河流密集,氣溫寒冷,與東部沿海區域地理景觀不同,人文生態自然迥異其趣,民眾的飲食文化大大和東部、南部、北部、中部有差別。 「麻辣」對人們的抵禦寒氣,對抗濕冷,暢通氣血,活絡經脈,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力都有顯著功效,生活在大西部的人民餐飲食物趨向麻辣,乃是必然現象。所以人們一提起川菜便會想到「麻辣口味」,四川省與重慶市這兩個一級行政區,事實上同在一個「川境」內,兩個行政單位的人口總數超達一億人,比河南省、廣東省、山東省這些超級省份多出很多,川菜也是中國八大菜系中的一個主要菜系,與湘菜同屬四大風味中的「西辣」菜系類。 2011年10月13日到10月29日,我專程赴四川的成都和重慶進行「遊成都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考察工作共17天,其中成都11天,重慶6天,為什麼「西辣」是以成都為代表,還要另撥出時間考察重慶?因為成都是以「麻辣」著名,而重慶則偏「重辣」,風味上略有不同,兩大西部重鎮大城都進行實地考察,會使「西辣風味」更為周全詳實。 中國的近代改革開放進程,迄已逾三十年,東部、南部、北部的輝煌成果已經展現在世人眼前,無庸置疑;中部地區各省急起直追,近年也都看見開始呈現蓬勃發展氣象。唯獨西部地區起步較晚,現今的繁榮程度仍與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東部的長江三角洲,甚或北部的渤海灣等靠海區域相去尚遠,這是要賴大家一起努力追趕的。 就拿地鐵來說,重慶市是當前全世界唯一人口超過三千萬的最大城市,2011年10月才僅有三條地鐵路線通車;成都自古即是天府之國,雖非中國四大直轄市,成都市人口卻是中國第四大城市(2011年7月人口普查數據資料),僅次於重慶、上海、北京,超過直轄市天津、南方最大城市廣州、東北最大城市瀋陽,但是迄今仍僅只有一條地鐵營運中,其都市化程度勝過重慶市,地鐵路線卻比重慶少二條。成都重慶市民若到上海、北京、廣州等沿海城市搭地鐵,心裡必定感觸良多。 我在行前做過深入的資料蒐集、資訊查詢工作,瞭解到在公共建設方面,座落在西部的成都重慶落後東方城市很多,但是中國大西部其實自古以來便留傳很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