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渝菜老字號「山城羊肉館」

「川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中的一個重要菜系,八大菜系:魯(山東)、川(四川)、湘(湖南)、蘇(江蘇)、浙(浙江)、徽(安徽)、粵(廣東)、閩(福建)中的「川」、「湘」以風味來區別,均屬於「西辣」菜系;而「西辣」風味菜系中,又以「川菜」為典型代表。

中國領土遼濶,人口眾多,歷史悠久,地理殊異,菜色肴品何其多,綜合分類為「八大菜系」,區別歸屬為「四大風味」是不得不的採取最大區分法;事實上,各大菜系之中,仍又有「派別」,例如「南甜」風味的典型代表大「粵」菜系內,還能分出「潮州菜」、「廣州菜」、「客家菜」……多種「菜派」;也屬「南甜」風味的大「閩」菜系中的「福州菜」與「泉州菜」、「廈門菜」等又有「菜派」之異。所以對於「重慶菜」,許多重慶人稱「渝派川菜」,認為是「川」大菜系中的優異「渝派」菜品。

以往我居住台灣,比較少到中國西部,總認為四川菜就是「辣菜」或「麻辣菜」一種菜色而已,2011年10月專程入川考察「遊中國中西部必嚐精選特色小吃」之行,行前深度蒐集川大菜系資料,又請教在台和在川的四川親友後,才瞭解我過去對「川菜」的無知及愚昧;也頗汗顏,因為向來嗜食「辣味」的我,先前竟然從未撥出時間與精神來研究「西辣」代表川菜系內容。

從諾大的中國版圖來看,重慶位置幾乎居於中國的中部與中國西部的交會點;也是長江中游進入上游,與長江的大支流嘉陵江交會點。台灣的朋友一般對重慶的瞭解很少,此番重慶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一)重慶的夜景太美

(二)重慶的路高低起伏多,太難走,石梯太多

(三)重慶的腳踏車太少見。

自重慶到達中國的東海岸與從重慶馳赴西邊境,幾乎距離接近;自重慶啟程赴內外蒙古交界,與從重慶往南境的中越邊關,路途也幾乎相同,如果說重慶幾乎是中國的「中心點大城」應該不為過。具有這樣的中心地理優勢地位,東去西行,南來北往,交通便利,人流滙聚,重慶的菜肴自然能搏取各地之長,融合交流,開創新意而成「渝派川菜」特色一家,它的菜品重點為「麻、辣、鮮、嫩、燙」。

「渝派川菜」簡稱「渝菜」,旅遊書籍介紹渝菜是「百菜百味的山水佳肴」,是有道理的,因為1937-1945年,中國的對日抗戰八年期間,「陪都」重慶成為抗戰大後方,全國各省市官商紛紛大批湧入重慶,隨之而來的各地大廚、名廚聚集重慶,競展高超廚藝,交流切磋廚技,進而改良重慶原有菜肴,創新而成獨特的「渝派川菜」地方特色菜品,如今歷經七十年的演化,呈展渝菜的琳琅滿目,精品迭出。

重慶市的好吃渝菜館太多了,我要推薦給大家的是烹飪技藝已達爐火純精境界,歷經數十年以上顧客口碑的優質老字號,更重要的不僅東西「好吃」,又需價格「便宜」,能讓一般市井小民皆同享口福的「物超所值」名店。換言之,必須具備:

一、超美味;
二、超值得;
三、超出名老店。

我素喜愛吃羊肉,土生土長的「老重慶」朋友建議我:到我旅居解放碑附近的「山城羊肉館」老字號去嚐羊味,我請教他:為什麼解放碑附近有一家「山城小湯圓」,又來一家「山城羊肉館」,都取名「山城」?他說中國西部及北部盛產牛羊,運到重慶便利,重慶四面環山,是標準的「山城」,適宜放養牛羊,重慶人自然而然吃牛羊肉上癮,烹飪牛羊技術高明,其中那家「山城羊肉館」在「解放碑」和「十八梯」附近,開業很久了,大大有名,如果只要「小吃羊味」就在一樓,若要「羊品大菜」則請上二樓,二樓裝璜雅緻,氣派佳,是辦桌席的好地方。

「老重慶」說他吃慣「山城羊肉館」,很少到別家羊肉餐廳……,於是我到達重慶的隔天中午便直奔「山城羊肉館」,招牌明顯,地點又在菜市場對面,很好找到。

一樓客人擁擠,人聲鼎沸,完完全全是一個典型「庶民餐飲店」氣象,櫃枱牆上的菜牌掛得滿滿的,菜品皆有個「羊」字,估計最少有幾十種之多,我按照「老重慶」給我的指示,點「美極帶皮羊肉」(附白飯一大碗)36元、「羊雜湯」8元、「粉蒸羊肉」8元。

我承認:我不會料理有羊膻味的羊肉,但我可是「品嚐羊味」的行家,算是「會吃不會做」的羊料理內行人;雖然一樓的「羊肉小吃廳」頗吵鬧,然而我真的吃得太津津有味了,這三樣普通的羊肉小吃,足以打敗台灣的任何一家「羊菜」,我想差別關鍵在於「食材風味」及「烹飪技藝」吧,我只能這麼評價:「好吃到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山城羊肉館」:地鐵2號線臨江門站,重慶市渝中區民生路9號,電話023-61619998

熱門文章

終於吃到爛而不散的美味蹄花了!

據報導,「豬蹄」的膽固醇含量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章魚則其次,因此對我這年過六旬的人來說,豬蹄是我愛吃卻不敢太常吃的美味食物之一。可是幾位「老四川」卻一直建議我:一定要嚐嚐蹄花美味,才不虛此趟「川行」,並介紹我去成都青羊區的「老媽蹄花」或「廖老媽蹄花」享受美味。 想來,四川的「媽」真夠厲害,「秦媽火鍋」、「老媽蹄花」、「廖老媽蹄花」、「皇城老媽火鍋」……,凡是有個「媽」字號,烹製出來的食物,都不是蓋的美味!台灣人崇拜遍佈台灣島各地的四百座「台灣媽(祖)」,不知道「四川媽」是否一樣受到四川人崇拜? 既然「老四川」們這麼誇讚成都蹄花小吃,我當然恭敬不如從命,前往尋「老媽」找蹄花吃了,依照一位「老四川」給我的地址,並查證過一本2008年出版、2009年新版的旅遊書內的店家資料地址,「老媽蹄花庄」:成都市青羊區陝西街34附3號,我查閱過成都地圖,發現距離我的新旅棧並不遠(2011年10月15日-18日住一環路圈內的北面文殊院附近,19日-25日則為擴大對成都的深度瞭解,遷移同樣一環路圈內的南面武侯祠附近的旅棧),我一向喜歡走路運動,又想到:吃蹄花會產生高量膽固醇,走路會產生熱量減少膽固醇,又能順便欣賞沿路風光,便決定步行來回。 走到「陝西街34附3號」卻發現整排數家全都拉下鐵門,並顯出破舊模樣,問過不遠外的鄰近店家,才知「老媽蹄花」已經搬到斜對面;但我見到這家掛著「老媽蹄花總店」招牌的餐飲店環境,不禁擔心它的衛生安全問題,為恐胃腸遭殃(現場食客甚多,不少人坐到店前樹下人行道上,可見一定好吃,不過對我這台灣人的胃腸,我還是採取保守態度,四川人能適應四川土產細菌,而遠來的台灣人胃腸則不一定能適應呀!),避免水土不服,還是「走為上策」。 當我正拍完照片,準備離開時,一位路過的長者,好心的問我:「你要吃蹄花是不是?」,我點點頭又搖搖頭,他大概看得出我想吃蹄花,卻又不進入店內,好厲害的眼光!「過路口,」長者轉身指著我的背後說:「同是陝西街上,另一定『廖老媽蹄花店』也賣好吃蹄花。」 我謝過這位善良大爺,越過路口,走一小段路,果然看到「廖老媽蹄花」紅色招牌。 這家店舖窗明几淨,從外面便能看到裡面坐滿客人,連一張空桌也沒有,座無虛席。我看腕錶時間是12:15,好吃的餐廳這時爆滿是正常現象,便決定先到附近走走,待用餐時間稍過後再返回。 「廖老媽蹄花」正好位置在陝西路

重慶火鍋名滿全球

說起火鍋,很容易讓人馬上想到「麻辣火鍋」,而麻辣火鍋的代表即是「重慶火鍋」。 清朝道光年間,重慶才開始在筵席中出現火鍋,四川火鍋起源於重慶,有二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起源於重慶對岸江北。 挑擔賣肉販子將水牛肉臟洗淨煮熟後,牛肚牛肝切小塊,在擔頭置一具泥爐,爐上放分格的大洋鐵盆一隻,盆內滾燙麻鹹辣的鹵汁,招引河邊橋頭的勞力朋友圍擔,各人認定一格燙食,各吃多少食物算多少錢,做法經濟實惠,又增加體能熱量,自然受歡迎。 民國23年,重慶才有一家小飯館將挑擔火鍋給予高級化,從擔頭移轉到桌上,泥爐依然,分格鐵盆改做赤銅小鍋,鹵汁及沾醬則由食客自行選擇搭配。 第二種說法:起源於川南江城瀘州。 長江邊上的船工停船小米灘休息,升火做飯,為了驅逐寒氣,準備瓦罐做炊具,罐中盛湯,加入各種菜肴,添進花椒、辣椒以袪濕去寒,而食物又美味可口,於是流傳紮根在重慶,目前重慶的本土知名火鍋老品牌「橋頭火鍋」,便是如此流傳迄今。 民國26年迄民國34年的抗戰時期,各界官商社會聞人隨同國民政府入川,陪都重慶的火鍋特別興旺,軍統局特務頭子戴笠將在重慶擺過五百人的火鍋宴,用以炫耀威勢。民國38年重慶解放後,重慶的毛肚火鍋、清湯火鍋、鴛鴦火鍋更盛,成為重慶的著名風味小吃之一,不僅名滿全中國,甚至譽漫全世界。 究竟整個重慶市共有多少家火鍋店?沒人說得準,總在數千是錯不了的。中國各省市打著「重慶火鍋」店招牌處處可見著,估計全國的「重慶火鍋店」數量絕對以萬計,「重慶火鍋」名聲通四海是鐵的事實。 我這次的「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查訪計劃,到訪重慶只有短短幾天時間罷了,如何能在全市至少數千家重慶火鍋餐廳中,挑選出「必嚐」的店家?實在煞費苦心,相當難做決定,最後仍是求教於「老重慶」朋友。 「老重慶」建議我:不妨就近(我住的重慶行館座落解放碑附近)品嚐已有八十年歷史名氣的「重慶秦媽火鍋」名店,因為外地來重慶的旅客必會到「解放碑步行區」走走,「秦媽火鍋」解放碑店址即座落步行區內,店內明亮潔淨,可點選食材、點心、飲料、酒類達百種以上,榮獲「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華餐飲名店」稱號,它的特色「秦媽老火鍋」、「秦媽荔枝鍋」、「秦媽菊花鍋」被評選為「中國名火鍋」;服務態度也頗受好評。「老重慶」從事旅遊業,推介的餐飲店必屬上選無誤,我當即遵旨前往「秦媽火鍋」報到。 「秦媽火鍋」店的服務真週到,六位穿得典雅高貴制服工作人員列隊在店門口

《西辣:前言》麻辣風味征服味蕾

「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系列,含括「東酸(以上海為代表)」,「西辣(以成都為代表)」、「南甜(以廣州為代表)」、「北鹹(以北京為代表)」、「滙合(以台灣為代表)」,其中祇有「西辣」的地理位置在西方,其餘的「東酸」、「南甜」、「北鹹」、「滙合」均位在東方。 中國西部群山圍繞,河流密集,氣溫寒冷,與東部沿海區域地理景觀不同,人文生態自然迥異其趣,民眾的飲食文化大大和東部、南部、北部、中部有差別。 「麻辣」對人們的抵禦寒氣,對抗濕冷,暢通氣血,活絡經脈,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力都有顯著功效,生活在大西部的人民餐飲食物趨向麻辣,乃是必然現象。所以人們一提起川菜便會想到「麻辣口味」,四川省與重慶市這兩個一級行政區,事實上同在一個「川境」內,兩個行政單位的人口總數超達一億人,比河南省、廣東省、山東省這些超級省份多出很多,川菜也是中國八大菜系中的一個主要菜系,與湘菜同屬四大風味中的「西辣」菜系類。 2011年10月13日到10月29日,我專程赴四川的成都和重慶進行「遊成都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考察工作共17天,其中成都11天,重慶6天,為什麼「西辣」是以成都為代表,還要另撥出時間考察重慶?因為成都是以「麻辣」著名,而重慶則偏「重辣」,風味上略有不同,兩大西部重鎮大城都進行實地考察,會使「西辣風味」更為周全詳實。 中國的近代改革開放進程,迄已逾三十年,東部、南部、北部的輝煌成果已經展現在世人眼前,無庸置疑;中部地區各省急起直追,近年也都看見開始呈現蓬勃發展氣象。唯獨西部地區起步較晚,現今的繁榮程度仍與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東部的長江三角洲,甚或北部的渤海灣等靠海區域相去尚遠,這是要賴大家一起努力追趕的。 就拿地鐵來說,重慶市是當前全世界唯一人口超過三千萬的最大城市,2011年10月才僅有三條地鐵路線通車;成都自古即是天府之國,雖非中國四大直轄市,成都市人口卻是中國第四大城市(2011年7月人口普查數據資料),僅次於重慶、上海、北京,超過直轄市天津、南方最大城市廣州、東北最大城市瀋陽,但是迄今仍僅只有一條地鐵營運中,其都市化程度勝過重慶市,地鐵路線卻比重慶少二條。成都重慶市民若到上海、北京、廣州等沿海城市搭地鐵,心裡必定感觸良多。 我在行前做過深入的資料蒐集、資訊查詢工作,瞭解到在公共建設方面,座落在西部的成都重慶落後東方城市很多,但是中國大西部其實自古以來便留傳很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