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千年古寺,盡皆美味!

我家是一個「佛化家庭」,母親和妻子咸係長年茹素,每日焚香誦經的在家修行虔誠佛信徒,自然耳濡目染,長期接受熏陶也成為佛教徒,常隨家人往佛寺跑,聽聞佛說佛話。

我聽到「都市叢林」這一名詞已久,瞭解到的「叢林」意即「佛寺」,而佛寺一般多在城外,甚至山裡僻遠地方,都市內由於土地珍貴,甚至寸土寸金,座落在市區內的佛寺通常規模不大。

成都市與北京市皆係「古都」,兩個城市都有一環、二環、三環。北京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外環環推出擴展;成都以天府廣場(原為皇城)做市中心點,向外輻射縱橫發展。

觀察成都市區圖,最繁榮熱鬧的地區多在一環路內,也就是「一環路東」、「一環路西」、「一環路南」、「一環路北」這約略正四方形的範圍內。在中心點「天府廣場」北面有一座占地非常廣大的「都市叢林」,非常有名的禪寺「文殊院」。

我曾從文殊院步行不到一個鐘頭便抵達天府廣場,目前(2011年10月)成都市僅有「地鐵1號線」唯一的一條地鐵,「文殊院站」和「天府廣場站」中間只隔著一個「騾馬市站」,可見從文殊院到天府廣場並不遠;然而1400年前,「文殊院」距離「皇城」應算城外頗遠的地方了,這與台北的台灣大學校本部一樣,日據時代日本總督府在公館地區設立「台北帝國大學」時,當時那一帶(現在的羅斯福路、新生南路交會處)應該還是居民稀少的地帶,那是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所建台北城的城外南郊發展到目前,想在該處買一坪(3.3平方米)房子,沒有準備個新台幣70萬元(人民幣14萬元)以上,是絕對甭想買到的,說是「金仔地」也不為過。

說起「成都文殊院」,居住台灣的朋友知道的人不多,因為台灣人赴大陸旅遊,最常選擇的地方,大概不外乎:上海、北京、西安、桂林、廣州、港澳、蘇州、杭州、大理、麗江、昆明、廈門、南京、開封、大連、瀋陽、哈爾濱……,翻開台灣報紙招攬「大陸之旅」、「神州逍遙遊」……等等的旅行團廣告也大抵是這些城市居多,如果是以山水風景為號召的,可能加上:九寨溝、三峽、黃山、張家界、千島湖、峨嵋山、華山、敦煌、絲路、武夷山、普陀山…等著名風景區。到成都的人少,到重慶的更少,「旅遊團」情形如此,「自由行」同樣。赴成、渝的台灣人少,這座「全國漢語系佛教重要寺院之一,長江上中游四大禪林之首」的文殊院,名聲自然難以遠播到寶島台灣了;「文殊院」禪寺可是中國中西部的名剎哩,四川省加上重慶市總共一億多人,不知道「文殊院」的恐怕少之又少。

小時候,我常隨母親赴台南市南郊的「法華寺」(現在已經從「南郊」變成「南區」)參拜,母親告訴我說,法華寺遠從清朝就有了,我在諾大的寺院裡遊戲時,常會覺得:這「古」寺怎麼這麼「大」呀!?如今到過同樣位在市區的「文殊院」,才知道「法華寺」和「文殊院」相比起來,以年代而言,哪能算「古」?以面積來說,實在太「小」了。

「文殊院」始建於清朝大業年間(公元605年),歷經唐、五代、宋、元、明、清朝,傳說是封在四川的隋文帝四子蜀王楊秀的寵妃為當時的聖尼信相而建寺,所以又稱「信相寺」;明末毀於戰火,清康煕36年(公元1697年),慈篤海月禪師重建,因為成都民眾在夜間時常看見有大片光形輝映於空中,循該光亮追踪,發現是從慈篤和尚修行之處發出的,因此大家都說是文殊菩薩現身,故更名「文殊院」,康熙40年(公元1701年)皇帝御賜「空林」匾額,又別稱「空林院」。

簡介上說:文殊院占地20萬平方米,殿堂房舍190餘間,全木質建築,氣勢恢宏,巍巍壯觀。院藏唐玄奘頂骨舍利,1942年政府在南京發現唐高僧玄奘的頂骨3塊,一塊留於南京存放,一塊送到西安供奉,由於成都係三藏法師玄奘的受戒地,故將第三塊頂骨保存於成都文殊院。另有舌血所撰之華嚴經、髮綉觀音、貝葉經、康熙、于右任、張大千……等名家書畫珍貴寶藏存院。

目前遼濶的文殊院僅對外開放部份寺院區域,還有大面積區域圍籬待重修,不過已經讓人走得腳酸了,台灣人實在很難想像:「世上竟有如上大寺?而且是位置在市中心。」

瞻仰天王殿、三大小殿(供奉象徵慈悲的觀音菩薩、智慧的文殊菩薩、行願的普賢菩薩)、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其古樸莊嚴氣象令人肅然起敬,虔誠膜拜。值得一提的是:鐘鼓樓的4500公斤銅鑄大鐘、超大木魚及銅鈑(用齋前敲擊此木魚和銅鈑)、賓舘(類似台灣的「香客大樓」)、碑廊、古木參天……皆是少見的。

看到指引牌上有「茶園」字眼,並且旅遊指南上說文殊院茶園是成都人氣最旺的老牌茶園之一,經常茶客滿座,很想去恭逢其盛,卻遍尋不找,後來請教義工,才知業已拆除了,頗感遺憾。

寺院庭園「古木參天」,我拍攝許多照片為證;因為景觀太美了,用一句「美不勝收」來形容,我破紀錄的在同一地點拍下數十張文殊院照片(通常我只會在同一地點拍照幾張),希望給更多人欣賞這座1400年的宏偉大寺的美景。

成都文殊院參觀門票僅人民幣5元,讓我很意外,這座古老又如此廣濶的寺廟,入內參觀竟然只收費這麼少錢?上海的小小靜安寺門票就要收人民幣30元哪!我和一位大約七十來歲的長者聊天,他說六十歲以上市民憑證免費進院,難怪可以見到這麼多老人在文殊院休憩散步。文殊院免費取香參拜、設心靈諮詢輔導室、慈善功德會服務信眾,皆讓人感到貼心。我感覺來文殊院參觀的外國遊客似乎比在春熙路的外國人多,或許繁華熱鬧的成都春熙路步行街,對他們外國觀光客,恐怕沒有什麼太大的吸引力,因為世界各地能夠見到像這樣的鬧市街道;但是要參觀1400年宏偉都市叢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喔!

2011年10月16日、17日、18日,連續三天我三訪文殊院共吃三餐,真正的原因,是被它的「素」齋吸引住了。

我家有兩尊活菩薩:94歲老母及62歲老妻,她們長期茹素,我自然跟著吃素機會比一般人為多,但是迄今仍然不太喜歡吃素食,即使是素筵大菜也非我首選。

成都文殊院沒設「對外營業」的素菜館,海峽兩岸許多名寺多有設置服務信眾或一般民眾的素食餐廳,而大名鼎盛的成都文殊院則統一供餐,要吃素齋的人,聽到木魚、銅鈑敲打聲,就自動到齋堂自取碗筷,進入用齋區,把碗筷擺好,義工會自動來分送飯菜入碗,無限量供應,吃到飽後自行排隊洗碗筷,放回取碗筷處,餐後隨喜投錢功德箱,投不投錢任憑各人決定。

不知道為什麼?我第一次感覺:素齋怎麼這樣好吃?其實文殊院的素齋只能算是素齋「小吃」罷了,幾樣菜都是符合小吃的標準:就地取材、食材及烹調簡單、無豪華裝飾。然而吃到嘴裡就是倍感「美味可口」,難道他們有什麼千年祖傳秘方嗎?不然如此看起來平常無奇的大鍋菜為何超級好吃?我決定總有一天一定要帶老婆來吃吃看,鑑定一下究竟「法寶何在?」;也許,這些素齋飯菜經過千年佛祖加持後特別香美吧。

最後一次到文殊院吃素齋,餐畢,我塞入功德箱一張百元紅鈔人民幣。當我拿著碗筷在洗水槽沖洗時,一位義工阿姨追過來,把一塊紅布塞到我的背袋裡說:「這是開光過的,給您吉祥。」

我老媽常對子孫說:「千萬不要佔佛祖的便宜。」,何況我感覺:文殊院的「大鍋小吃」飯,吃過後真的值得「一吃再吃」耶!

出文殊院大門左邊50公尺處,是成都著名的「文殊坊美食街」,一大片明清式建築,四川小吃至少有幾十家,要吃大菜也有,請觀賞照片後便明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到達:
「文殊院」:地鐵1號線文殊院站,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大街15號,電話:028-86950699

熱門文章

終於吃到爛而不散的美味蹄花了!

據報導,「豬蹄」的膽固醇含量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章魚則其次,因此對我這年過六旬的人來說,豬蹄是我愛吃卻不敢太常吃的美味食物之一。可是幾位「老四川」卻一直建議我:一定要嚐嚐蹄花美味,才不虛此趟「川行」,並介紹我去成都青羊區的「老媽蹄花」或「廖老媽蹄花」享受美味。 想來,四川的「媽」真夠厲害,「秦媽火鍋」、「老媽蹄花」、「廖老媽蹄花」、「皇城老媽火鍋」……,凡是有個「媽」字號,烹製出來的食物,都不是蓋的美味!台灣人崇拜遍佈台灣島各地的四百座「台灣媽(祖)」,不知道「四川媽」是否一樣受到四川人崇拜? 既然「老四川」們這麼誇讚成都蹄花小吃,我當然恭敬不如從命,前往尋「老媽」找蹄花吃了,依照一位「老四川」給我的地址,並查證過一本2008年出版、2009年新版的旅遊書內的店家資料地址,「老媽蹄花庄」:成都市青羊區陝西街34附3號,我查閱過成都地圖,發現距離我的新旅棧並不遠(2011年10月15日-18日住一環路圈內的北面文殊院附近,19日-25日則為擴大對成都的深度瞭解,遷移同樣一環路圈內的南面武侯祠附近的旅棧),我一向喜歡走路運動,又想到:吃蹄花會產生高量膽固醇,走路會產生熱量減少膽固醇,又能順便欣賞沿路風光,便決定步行來回。 走到「陝西街34附3號」卻發現整排數家全都拉下鐵門,並顯出破舊模樣,問過不遠外的鄰近店家,才知「老媽蹄花」已經搬到斜對面;但我見到這家掛著「老媽蹄花總店」招牌的餐飲店環境,不禁擔心它的衛生安全問題,為恐胃腸遭殃(現場食客甚多,不少人坐到店前樹下人行道上,可見一定好吃,不過對我這台灣人的胃腸,我還是採取保守態度,四川人能適應四川土產細菌,而遠來的台灣人胃腸則不一定能適應呀!),避免水土不服,還是「走為上策」。 當我正拍完照片,準備離開時,一位路過的長者,好心的問我:「你要吃蹄花是不是?」,我點點頭又搖搖頭,他大概看得出我想吃蹄花,卻又不進入店內,好厲害的眼光!「過路口,」長者轉身指著我的背後說:「同是陝西街上,另一定『廖老媽蹄花店』也賣好吃蹄花。」 我謝過這位善良大爺,越過路口,走一小段路,果然看到「廖老媽蹄花」紅色招牌。 這家店舖窗明几淨,從外面便能看到裡面坐滿客人,連一張空桌也沒有,座無虛席。我看腕錶時間是12:15,好吃的餐廳這時爆滿是正常現象,便決定先到附近走走,待用餐時間稍過後再返回。 「廖老媽蹄花」正好位置在陝西路

重慶火鍋名滿全球

說起火鍋,很容易讓人馬上想到「麻辣火鍋」,而麻辣火鍋的代表即是「重慶火鍋」。 清朝道光年間,重慶才開始在筵席中出現火鍋,四川火鍋起源於重慶,有二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起源於重慶對岸江北。 挑擔賣肉販子將水牛肉臟洗淨煮熟後,牛肚牛肝切小塊,在擔頭置一具泥爐,爐上放分格的大洋鐵盆一隻,盆內滾燙麻鹹辣的鹵汁,招引河邊橋頭的勞力朋友圍擔,各人認定一格燙食,各吃多少食物算多少錢,做法經濟實惠,又增加體能熱量,自然受歡迎。 民國23年,重慶才有一家小飯館將挑擔火鍋給予高級化,從擔頭移轉到桌上,泥爐依然,分格鐵盆改做赤銅小鍋,鹵汁及沾醬則由食客自行選擇搭配。 第二種說法:起源於川南江城瀘州。 長江邊上的船工停船小米灘休息,升火做飯,為了驅逐寒氣,準備瓦罐做炊具,罐中盛湯,加入各種菜肴,添進花椒、辣椒以袪濕去寒,而食物又美味可口,於是流傳紮根在重慶,目前重慶的本土知名火鍋老品牌「橋頭火鍋」,便是如此流傳迄今。 民國26年迄民國34年的抗戰時期,各界官商社會聞人隨同國民政府入川,陪都重慶的火鍋特別興旺,軍統局特務頭子戴笠將在重慶擺過五百人的火鍋宴,用以炫耀威勢。民國38年重慶解放後,重慶的毛肚火鍋、清湯火鍋、鴛鴦火鍋更盛,成為重慶的著名風味小吃之一,不僅名滿全中國,甚至譽漫全世界。 究竟整個重慶市共有多少家火鍋店?沒人說得準,總在數千是錯不了的。中國各省市打著「重慶火鍋」店招牌處處可見著,估計全國的「重慶火鍋店」數量絕對以萬計,「重慶火鍋」名聲通四海是鐵的事實。 我這次的「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查訪計劃,到訪重慶只有短短幾天時間罷了,如何能在全市至少數千家重慶火鍋餐廳中,挑選出「必嚐」的店家?實在煞費苦心,相當難做決定,最後仍是求教於「老重慶」朋友。 「老重慶」建議我:不妨就近(我住的重慶行館座落解放碑附近)品嚐已有八十年歷史名氣的「重慶秦媽火鍋」名店,因為外地來重慶的旅客必會到「解放碑步行區」走走,「秦媽火鍋」解放碑店址即座落步行區內,店內明亮潔淨,可點選食材、點心、飲料、酒類達百種以上,榮獲「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華餐飲名店」稱號,它的特色「秦媽老火鍋」、「秦媽荔枝鍋」、「秦媽菊花鍋」被評選為「中國名火鍋」;服務態度也頗受好評。「老重慶」從事旅遊業,推介的餐飲店必屬上選無誤,我當即遵旨前往「秦媽火鍋」報到。 「秦媽火鍋」店的服務真週到,六位穿得典雅高貴制服工作人員列隊在店門口

《西辣:前言》麻辣風味征服味蕾

「遊兩岸必嚐精選特色小吃」系列,含括「東酸(以上海為代表)」,「西辣(以成都為代表)」、「南甜(以廣州為代表)」、「北鹹(以北京為代表)」、「滙合(以台灣為代表)」,其中祇有「西辣」的地理位置在西方,其餘的「東酸」、「南甜」、「北鹹」、「滙合」均位在東方。 中國西部群山圍繞,河流密集,氣溫寒冷,與東部沿海區域地理景觀不同,人文生態自然迥異其趣,民眾的飲食文化大大和東部、南部、北部、中部有差別。 「麻辣」對人們的抵禦寒氣,對抗濕冷,暢通氣血,活絡經脈,增強體力,提升免疫力都有顯著功效,生活在大西部的人民餐飲食物趨向麻辣,乃是必然現象。所以人們一提起川菜便會想到「麻辣口味」,四川省與重慶市這兩個一級行政區,事實上同在一個「川境」內,兩個行政單位的人口總數超達一億人,比河南省、廣東省、山東省這些超級省份多出很多,川菜也是中國八大菜系中的一個主要菜系,與湘菜同屬四大風味中的「西辣」菜系類。 2011年10月13日到10月29日,我專程赴四川的成都和重慶進行「遊成都必嚐精選特色小吃」考察工作共17天,其中成都11天,重慶6天,為什麼「西辣」是以成都為代表,還要另撥出時間考察重慶?因為成都是以「麻辣」著名,而重慶則偏「重辣」,風味上略有不同,兩大西部重鎮大城都進行實地考察,會使「西辣風味」更為周全詳實。 中國的近代改革開放進程,迄已逾三十年,東部、南部、北部的輝煌成果已經展現在世人眼前,無庸置疑;中部地區各省急起直追,近年也都看見開始呈現蓬勃發展氣象。唯獨西部地區起步較晚,現今的繁榮程度仍與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東部的長江三角洲,甚或北部的渤海灣等靠海區域相去尚遠,這是要賴大家一起努力追趕的。 就拿地鐵來說,重慶市是當前全世界唯一人口超過三千萬的最大城市,2011年10月才僅有三條地鐵路線通車;成都自古即是天府之國,雖非中國四大直轄市,成都市人口卻是中國第四大城市(2011年7月人口普查數據資料),僅次於重慶、上海、北京,超過直轄市天津、南方最大城市廣州、東北最大城市瀋陽,但是迄今仍僅只有一條地鐵營運中,其都市化程度勝過重慶市,地鐵路線卻比重慶少二條。成都重慶市民若到上海、北京、廣州等沿海城市搭地鐵,心裡必定感觸良多。 我在行前做過深入的資料蒐集、資訊查詢工作,瞭解到在公共建設方面,座落在西部的成都重慶落後東方城市很多,但是中國大西部其實自古以來便留傳很多著